当心“跑”出五种病
时下,跑步是人们最喜爱的运动方式之一。但由于跑步方式不当引起的“跑步伤”,令不少人都十分担心。下面本报综合多项研究总结出“跑出来的五种病”,请各位跑步爱好者注意。
当心“跑”出五种病
1. “跑步膝”。这是指跑步等运动造成的膝盖伤。典型症状是膝盖附近疼痛,长时间保持膝盖弯曲坐姿、下楼梯或者走小坡路时,膝盖疼痛更明显。
2. 髂胫束综合症。这多发生在长跑过程中或者跑步结束后,其主要原因是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过度摩擦。
3. 胫前疼痛。该病发病位置为胫骨骨干前方或小腿内侧,病因多种,最常见原因是胫骨周围骨膜慢性炎症。
4. 跟腱炎。跟腱炎通常是由于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压力所致。患者跑步后,小腿肚子或脚后跟以上开始出现轻微疼痛。
5. 足底筋膜炎。该病的疼痛症状最为明显,病因是在负重过大、行走或跑步过程中,足底肌肉受到巨大冲击,引起局部肌肉劳损。走路时,疼痛症状会加重。
如何跑步才健康
平时锻炼提倡慢跑,以每次30分钟—40分钟为宜。如果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就必须配合休息,否则疲劳过度,身体反而会出现毛病。一般来说,可以跑两天休息一天,或者跑三天休息一天,一周不超过3次。如果是为了减肥,那就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只有每天运动时间超过半小时,身体才开始消耗脂肪,这时候可以多跑一会儿,但也不建议超负荷运动。新手可以将运动时间从最初的20分钟,逐渐往上增加,以便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
有些人希望每天都能“破纪录”,用手机应用软件记录每天跑出的距离,希望比前一天多跑一些。最好的方法是每两三天提高一次目标数值,不要天天加量。年轻人进行运动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勿突然加大训练量。(《万盛日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