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工业强区

万盛:工业“智”造领航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4-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4-16

万盛智能终端产业园一角。(资料图)

卡斯特铝新能源汽车副车架铸造线。(资料图)

重庆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铝合金门窗自动化生产线。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化生产线上作业。

万盛工业园区(平山组团),厂房星罗棋布、道路纵横交错。

春日时节,走进万盛各工业园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等现代制造业企业正加足马力生产,各类新兴产品投产下线,让园区好似一座工业“大观园”:一块块片状锂离子电池缓缓“走出”设备,进入下一道工序;一片片玻璃在生产线上成型,被灵活的“机械手”装进运输车;一盒盒药品在全自动生产包装线上“穿新衣”,由机械臂逐一放上转运盘……

作为曾经的资源枯竭城市,万盛对煤炭采掘业依赖度极高,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为了转型,万盛围绕生态工业做文章,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1 向“新”而行 构建产业新格局

万盛是重庆市最先被国务院列入资源枯竭城市的区县。曾几何时,万盛煤炭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一度高达72%。

如何摆脱对“以煤为主”的传统产业的依赖?万盛人选择了“黑转绿”,将旅游产业做优做强的同时,急中生“智”围绕生态工业做文章,坚定不移以“工业强区”为目标,夯实经济增长根基,全力推动地区转型发展。

近年来,万盛抢抓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发展机遇,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2个30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3个5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5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精准招商,加快发展“231”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挺起万盛工业的坚实脊梁。

招商大军以“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的紧迫感,兵分多路遍访国内国际行业“大佬”、领军企业,踏破门槛、磨破嘴皮,以“真诚指数”换取企业“落地质效”。势头强劲,成果丰硕,其中不乏国内第一、全球第四的消费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珠海冠宇全资子公司——重庆冠宇电池,中国晶体晶振领域龙头企业广东惠伦晶体,全国最大的民用第三方5G天馈线检测实验室及福耀集团、奥镁集团、宝武镁业、东方希望等一大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

发展先进制造业,不仅需要知名龙头企业带头行动,更需要各个层次的企业奋勇争先,才能由“参天大树”形成“生态绿洲”。去年以来,我区系统谋划实施“1+6+5”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成功引进了远大医药集团、协鑫集团、国际复合材料、美旭环保科技等一批优质市场主体。

目前,全区现有年产值10亿元及以上企业7家、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有12家、上市公司12家、外资企业在区建有生产基地或省级总部7家。

一个个龙头企业的相继落户,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快建快投,助推万盛工业换道超车、蓬勃发展。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显现:去年,全区规上工业总完成产值283.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5%;制造业税收8.02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达47%;“231”现代制造业集群完成产值261.0亿元,同比增长4.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2.0%,其中,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双双突破110亿元。2025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完成产值61.8亿元,同比增长6.0%,“231”现代制造业集群完成产值超57.0亿元,同比增长8.5%,占比提高到92.2%。

2 “智造”升级 质效双升促发展

“设备比人多”是重庆万盛福耀玻璃有限公司的最大特点。生产车间,玻璃的下片、搬运、取圈等环节都由一台台机械手完成;自动生产线上的原片上片、预处理、印刷、烘弯成型等环节的实时数据,也都能通过数字化系统快速、全面地反映出来。

“我们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化工厂,车间自动化设备占比80%以上,并通过信息化系统随时掌控设备和生产运行状态。”该企业负责人说,通过数字化车间建设,生产效率提高了20%、运营成本降低了16%、产品质量提升了15%,年产夹层玻璃可达300-400万套,年产值超过20亿元。技改不但让产能提升,也让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在万盛,像福耀玻璃这样尝到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改造“甜头”的企业还有不少。

“随着现代制药行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包装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多普泰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加大科技创新,实施智能化改造。

以多普泰外包装车间为例,改造前,贴签、装盒、密封等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包装工人约100人,每天可包装药品4万盒;改造后,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2.5倍,每天可包装药品10万盒。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建设,惠伦晶体、昱华新材料、远恒新材料等18家企业完成重庆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市级智能工厂2个,市级数字化车间22个。

3 培新育高 汇聚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耐腐蚀性差本是金属镁的缺点,而位于平山产业园区的重庆昱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昱华新材料)却“化弊为利”,创新研发出可溶镁合金,培育出用于能源采掘领域的可溶桥塞产业。

昱华新材料总工程师周明说:“镁合金是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之一,具有强度高、消震性好等优势,但在自然环境下容易腐蚀。作为一般的工程材料,容易腐蚀是不利的,而在能源采掘领域,这恰好是可以利用的优势。”

据介绍,水平井分段压裂是能源采掘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桥塞等压裂暂堵工具是该技术的核心。早期桥塞主要由铸铁等金属制成,这类桥塞需施工去除,成本较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也容易对储层造成污染。

“可溶性镁合金桥塞价格较低,并且会在返排液的作用下自动溶解。相较于铸铁、铝等金属,镁对环境也更友好。”周明说,不同的环境对可溶镁合金溶解速率的要求不同,因此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镁合金成分设计、优化工艺路线是企业的研究重点。

研发过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万盛相关部门的支持。据了解,为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万盛积极帮助企业创建人才队伍,支持企业2人入选重庆市鸿雁人才、2人入选区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同时,重庆大学与昱华新材料等企业共建“轻金属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有效提升了创新平台能级。在重庆市举行的2024年度国际镁科学与技术奖颁奖典礼上,昱华新材料科技公司与重庆大学联合开发的“可溶性镁合金及其油气开采工具”荣获了“创新应用奖”。

昱华新材料是万盛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政府长期关心和支持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研发仪器和设备加速折旧等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了一批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贾卡是经编纺织机上的核心压电陶瓷配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其核心技术被德国企业所掌握。重庆中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相果和团队反反复复做实验,克服了贾卡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流程长等难题。企业自主研发的多项产品获得“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称号,“长寿命压电贾卡梳”被认定为重庆市重大新产品。

方汀机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钱东航潜心研发出高弹性模量铸造钢,在有效消除发动机异响、震动和敲缸故障的同时,还可大幅降低加工成本,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截至目前,全区已获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2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66家。

如今,万盛正以向“新”的决心、“智”造的实力、培新育高的智慧,挺起工业“硬脊梁”,迈向发展新高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