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工业强区

化工厂里的“魔术师”——记重庆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刘长辉

日期:2023-01-3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1-31

刘长辉在调度中心查看生产线运行情况。

“刘总工这样的能工巧匠,是我们企业的顶梁柱!”在同事们看来,重庆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万盛煤化”)总工程师刘长辉的专业技能水平令人佩服。

刘长辉沉稳、睿智、平和,是他长期从事化工行业的沉淀。

1991年,刘长辉从山东化工学校无机化工专业毕业后,入职山东的一家化工企业,从普通学徒开始干起。

但刘长辉立下鸿鹄之志,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化工工程师,实现更大的自身价值。

2008年,万盛煤化成立,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朋友相邀,刘长辉来到了万盛煤化,厂房新建、组机安装、调试设备……一切从零开始。

新系统试生产过程中,曾出现频繁因分离器液位大幅波动而冰机联锁跳车,装置开车遇到了难题。对刘长辉来说,也是头一回碰到这种情况,很难一次性找到问题的症结。他和同事便与设计院、行业内专家一起分析原因,找寻解决方案。

最终,通过系统清理,调整工艺参数设置,往丙烯里添加少量甲醇等方法,消除了设备带液、系统内微量水结冰的问题。这也让企业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试生产。

如今,万盛煤化已落户万盛15年,如何能进一步杜绝污染,让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又成为了摆在刘长辉和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刘长辉不仅长期坚持学习各类化工理论知识,更注重科技创新进行攻关。

2022年,在刘长辉的带领下,企业改造实施余热回收发电项目,通过ORC机组将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转化为可利用的电能。“这是万盛煤化发展中一座‘金矿’,我们就是‘掘金人’。”刘长辉笑着说,从去年8月项目建成启用至今,已成功发电70多万度,目前已为企业节约电费近50万元。

开拓思维,启智创新。刘长辉深知创新是化工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譬如,碳酸二甲酯纯度由原来的99.3%提高到了99.9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降低CO2生产成本……

“困难就像前进路上的石头,躲着绕开不是办法,只有下决心克服它,才能踏上坦途。”这是刘长辉常说的一句话。

32年来,刘长辉穿梭在化工装置的“钢铁丛林”中,像魔术师一样变不可能为可能,累计主持研发技术创新成果2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对延伸企业产品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实现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刘亚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