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平山产业园区一角,公路宽阔笔直,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兴,则经济兴。
初夏时节,行走于盛城大地,各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建项目、抓生产、促发展,成为当下全区发展的“主旋律”。
今年以来,我区以“工业强区”为抓手,加快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和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全面实施“链长制”,工业经济发展破浪前行、喜讯频传:一季度,万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4%,工业经济总体实现“开门稳”。
一串串亮眼的数字,无不展示着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将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力点、重头戏,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业经济运行快速步入正轨、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往年、好于预期,夯实了高质量发展根基。
5G天馈线检测实验室远场暗室。
运行调度 汇聚工业发展合力
去年以来,区领导班子成员都有了一个新身份——链长。
这一新身份的背后,是我区一整套制度设计:围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梳理出20条产业链,由区主要领导任“总链长”,各分管区领导任“链长”,各产业链牵头单位成立工作专班,按照产业链图谱,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培育升规、道路交通等企业的“难点”“堵点”,为多条产业链“补链成群”。
在此基础上,我区不断从聚焦重点项目发展、反向约束及研判制度等方面着手,打好“组合拳”。
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服务机制。建立“一企一案、专班服务”服务机制和“周调度、月通报、年考核”问题解决机制,及时掌握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反向约束制度。对批而不建、进度缓慢、建而不成的项目,实行“腾笼换鸟”,确保后续优质产业项目引得进、能落地。
建立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工业运行分析周、月、季例会制度,每周组织召开工业运行形势分析例会,每月会同各镇街、工业园区对重点工业企业、重点投达产项目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每季度形成工业运行分析报告。
……
一系列“组合拳”齐发力,充分调动了部门、园区、企业共同致力于工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万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机械手将玻璃下线装箱。
创新赋能 工业经济质效提升
“设备比人多”这是万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浮法玻璃”)的最大特点。去年9月,该企业投入2.7亿元,对现有6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进行节能升级综合技改。通过改造,原本改变玻璃厚度需要30分钟才能满足客户需求,现在最快3分钟就能完成,设备更加稳定。新设备、新工艺不仅让浮法车间生产效率提高了20%,而且在节能减排、达成“双碳”目标方面发挥了作用,去年,该企业成功减排二氧化碳约4.6万吨、节能约1.77万吨标准煤。
浮法玻璃的成长,离不开万盛构建创新生态的努力。而在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对传统灌装、内包装生产线的升级改造,不仅实现了药品填充、泡罩成型、药品外包装联机全自动化生产,而且通过配备多项质量检测装置,有效减少了药品的质量缺陷。该企业也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一跃成为行业翘楚。
在万盛,像浮法玻璃、多普泰制药这样,“扎根”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还有不少,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万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加快推进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技术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目前,万盛已建成智能化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10个、“专精特新”企业7个,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培育发展市级科技型企业3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
如今,行走在万盛大地,处处感受到新的生机,工业企业稳产增效,迈入绿色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重庆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铝合金门窗。
聚焦项目 积蓄发展强劲动能
4月21日,平山园区关坝组团,国家能源集团国能重庆电厂有限公司(2×660MW)环保迁建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加紧进行冷凝塔主体结构施工。
国能重庆电厂环保迁建项目是市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4亿元,主厂区占地400余亩,将建设2台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湿冷发电机组。建成投用后,装机容量将约占重庆地区煤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9.5%左右,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要电力支柱,进一步提高全市电网可靠性。
近年来,我区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按照“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的要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西卡德高年产35万吨新材料项目建设接近尾声;总投资5亿元的奥镁高档定型耐火材料项目正倒排工期、打表推进,力争年底投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40亿元的冠宇新型锂电池、总投资10亿元的云海金属三期、总投资6.5亿元的国光股份年产3.5万吨原药及中间体合成、总投资4.1亿元的中石化西南油服循环经济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一组数据展示了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季度,万盛29个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36.4%。
新项目孕育新希望,大项目预示大发展。随着一个个重点产业项目的落户、建设、投产,万盛正奋力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冠宇电池生产车间,工人有序作业。
真情服务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冠宇”)是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8年,重庆冠宇正式签约落户万盛,短短4年时间,重庆冠宇飞速发展,已累计完成投资约60亿元,建成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面积约60万平方米,现有员工约7200人。2021年,实现产值46.6亿元;2022年,预计实现产值60亿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李容坦言,万盛用近2个月时间,就将智能终端产业园的2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交付给企业,值得点赞。
了解到重庆冠宇四厂用电量和用电需求大幅提升,而当前配电房容量不够、原供电线路年久失修等供电方面出现的问题后,区经信局还安排专人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组织供电公司进行多次讨论,制定了“一企一策”的供电解决方案,抓紧对厂内配电房进行施工改造,及时检修线路,消除了供电线路缺陷。
“多亏了万盛相关部门用心用情的帮助,使得企业的用电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李容说。
重庆冠宇不是个例,这只是万盛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难题的一个缩影。
指导企业申报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协助企业争取重大新产品研发、智能化创新应用等市级专项资金;
持续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仅2021年就帮助企业争取各类资金补助3856万元;
新增减免企业税费超3.5亿元,为企业降低电气成本4000余万元;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提供惠企利企政策、融资贷款等服务,累计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授信超过50亿元,发放贷款超过15亿元;
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解决奥镁耐火材料项目建设和浮法玻璃天然气保供等问题。
……
全力营造舒心创业、安心发展的优良营商环境,让每一位投资商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称心,这既是企业家们纷纷来万盛投资的重要原因,也是打造“工业强区、幸福万盛”的根基所在。
“对于企业的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区经信局局长成少斌表示,作为服务工业发展的职能部门,下一步,该局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核心,聚焦主导产业、搭建创新平台、谋划关键园区,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500亿元,在“十三五”基础上翻一番,建成全市“新能源(储能)产业特色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