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能见绿 出门可入园 51个公园装点盛城“颜值”
万盛奥林匹克公园,市民忙健身。(资料图)
蓝天白云下的溱州历史文化公园。(资料图)
方家山森林运动公园层林叠翠,山间景色美不胜收。(资料图)
溱州中学旁的口袋公园。 曹永龙 摄
位于鱼清路的垃圾分类口袋公园一角。(资料图)
马鞍山公园骑行健身步道。(资料图)曾 姚
现下,“Citywalk”已成为潮玩城市的新方式,漫步万盛多条路线令人着迷:在黑山、青山湖,相拥“城市绿肺”环山而行,置身登高处沁人心脾;在区文体中心、溱州历史文化公园,休闲漫步,感受这里历史文化的十足魅力;在大街小巷,邂逅方寸间的“诗和远方”,感受这座城市特有的调性与浪漫……
这种用脚步丈量“绿水青山”的新体验,得益于近年来万盛大力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形成了出门进园、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的好环境、好生态,为市民游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高品质绿色空间。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建成51个公园,不仅刷新着盛城的“颜值”,也成为了市民游客就近休闲、旅游、健身的好去处。
51颗“明珠”扮靓城市颜值
当夕阳落入山峦,从金黄到橘红再到青绿,余晖将天空晕染成一片浪漫。整个盛城沐浴在这余晖的彩霞中,市民游客三三两两地在公园漫步,晚风徐徐拂来,一阵阵花木飘来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若是天气晴好时,沿着黑山谷大道而行,绕过蜿蜒的“十二道拐”,在黑山镇白果公园倚树而憩,傍晚时分可遇见不少市民在此同享夕阳美景。
而万盛城区孝子河旁的白果坪湿地公园结合现有水体而建,不仅有景观桥、仿古廊亭,还有健身步道。这座公园的修建并不是简单的绿化、新建,而是最大限度保留其原有生态,使其自然野趣的湿地和纯真质朴的河水风光相得益彰。微风拂过,各类景观植物随风摇曳,满眼生机勃勃。市民坐在木质休闲椅上有说有笑,三五个孩童在草坪上追逐嬉戏,不用去远方,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惬意闲适的诗意。
“我现在养成了每天早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是这座公园改变了我的生活。”家住附近的市民赵晓梅微笑着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公园的景观越来越漂亮,环境越来越好,所以才更愿意到这里来休闲健身。
这个公园,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来此休闲散步。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近些年,“公园城市”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所谓公园城市,并不是单纯以公园打造为重点,其内容涵盖了生态本底与城乡格局、城市形态、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文化保护传承、绿色低碳支撑体系、城市综合运营等方方面面。
如今,我区依托山川、河流、人文景观,见缝插绿、修绿补绿,已建成大大小小51个城市公园,包括综合公园、专业公园、街头游园和口袋公园。每一个都各具特色,市民推窗就能见绿、下楼即可游玩,和谐、自然、生态的城市园林景观逐步呈现,随处都能感受公园城市的美好。
“边角地”变身家门口好去处
一边是绿荫入幽径,一边是闹市车马喧。位于滨江西路财富广场旁的溱州中学口袋公园,曾经只是城市中一块毫不起眼的边角地,平淡无奇,毫无生气。但经过精心规划与建设,如今它已焕然一新。
走进公园,色彩斑斓的儿童游乐区内,滑梯、攀岩、跷跷板等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这里回荡。成人休闲区布置得温馨舒适,老年健身区则配备了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三角梅、树状月季、桂花等植被错落分布,香气弥漫。
正在陪孩子玩耍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公园建得太棒了,孩子有地方玩,大人也能放松放松,而且这景色美得就像一幅画,每天来这儿,感觉生活都更有滋味了。”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口袋公园、小游园“见缝插绿”。近些年,我区顺势而为设计、因地制宜建设,充分利用废弃地、零碎地、房前屋后等边角地扮靓了城市微空间,让市民身边像兴盛公园这样的口袋公园多了起来。
海棠园、三角公园、二郎峡微型公园、松林社区公园、步行街花园……家门口冒出的一个个口袋公园让居民们惊喜连连,不仅推窗即可感受绿树成荫、曲径通幽、花草相间的自然气息,出门也可体验骑行漫步、静坐观赏、嬉笑游玩的便民之乐,享受口袋公园带来的小确幸。
充满童趣的游乐设施、种类繁多的健身器材、枝繁叶茂的林荫……在松林路片区的健身小广场、休闲小广场、门球场花园等口袋公园面积虽小,但却五脏俱全。松林路老旧小区居多,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在绿化种植、景观照明、活动设施等方面全面改造。如今,松林路休闲场地从“年代感”转型为“时代感”,成为一个融运动、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居民游憩的好去处。
“我家就在这附近,清晨我和孩子经常来这散步,晚上就和姐妹来这坐着聊天,看着路边人来人往,很是惬意。”家住松林路的市民王茜认为,口袋公园点缀于大街小巷和高楼大厦之间,让“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成为生活中的幸福事。
公园集文化、生态、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其细微之美能带给城市更大的生态空间,而便捷、灵活、精致的口袋公园就像城市绿色网络中的“穴位”,激活了城市的“动脉”。它们的存在,让市民在“小而美”中体会“微幸福”,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容貌,有利于进一步带动我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方寸间邂逅“诗与远方”
城市公园是一种公关开放的空间,是市民休闲游憩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如何建设,才能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注重实用功能,我区还结合各个公园本身的特色,融入多种主题文化,将生态绿意与场所文化精神相结合,提升公园的主题内涵。
万盛是著名的“羽毛球之乡”,拥有众多的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运动主题公园不仅有羽毛球雕塑,还有几十个羽毛球场,路灯灯杆和灯罩都是羽毛球造型,羽毛球元素融入绿意,增添了一抹独有的运动文化气息。
这个运动主题的公园占地面积43亩,建筑总面积3.6万平方米,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主要包含30片羽毛球场、2片篮球场、1片5人制足球场及景观绿化;地下部分为负一层商业区和负二层地下停车库。
走进公园,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的身影随处可见。这不仅是健康生活的一种表现,也是热爱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在孝子河畔,有一个万盛的文化地标性建筑——溱州历史文化公园。公园包括溱州楼和景观广场两部分,占地近8800平方米。
主体建筑溱州楼为仿唐式歇山顶重檐楼阁,楼高25.85米(地面部分),共4层(地面3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整栋楼的建筑融入唐代文化风格,主体楼除基础外,可视部分全是木质结构;巨大的鸱尾、宽大的正脊、高大的梁柱,以及唐代时期的瓦当滴水、昂头、斗拱、人字形補间補作、直棂窗、厚重的实木门、莲花望柱及镂空栏杆等无一不反映出盛唐建筑的精华;仿古式偏灰色调,略带一点暖色,犹如历经千年的宫殿,气势磅礴、庄重大方,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
景观广场则以“山、水、城”为主题,植入山水、城雕、铜镜、宫灯、鸱尾、国槐、柳树等唐代文化元素。整个公园建筑特色鲜明,历史氛围厚重,供市民游客登临览胜、怀古思幽。
文化之于城市,如灵魂之于人类,缺之则徒留血肉、无神无奕,唯有空壳。所以,留住万盛记忆、繁荣万盛文化,便是巩固万盛灵魂之举。溱州历史文化公园对留住万盛记忆,繁荣万盛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增强地区人民历史自豪感、城市归属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万盛,千姿百态的公园像满天繁星般闪耀在城市街角,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公园不仅为广大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还传递了文化内涵,将万盛运动、文化元素真正融入城市建设中,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万盛、读懂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