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走进万盛>美丽万盛

万盛石林花果山

日期:2017-08-2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17-08-28


花果山水帘洞入口   张霖维  摄 


花果山果树   张霖维  摄 


水帘洞洞内景观   刘  强  摄 


滴水的钟乳石   刘  强  摄 


花果山全景  苟思彧  摄

在石林镇农林河北岸,有一处被当地村民称为“花果山”的地方。除了没有猴子以外,其他各项特征都与名著《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基本吻合。
山上怪石密布,古木参天,烟云浩渺,灵气十足。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也有一座水帘洞。该洞隐匿难寻,洞中又自成一方天地,确有“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之感。 

站在农林河河畔向东远眺,就能看到由一层层峦石堆叠而成的花果山。花果山的东面是奥陶纪时期的大虚岩,巍峨险峻的岩壁,流露出粗犷原始的气息,似乎在诉说着几亿年的沧桑变幻。西面是志留纪时期的牛金山,绵延不绝的山脉,将小小的村落和金黄的梯田都揽入怀抱中,显得格外温情。而位于两者之间的花果山则以它特有的山形和原始的风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前来探秘。 

跨过一座摇摇晃晃的石板桥,来到河岸的另一边,顺着幽深的乡间小道走上约30米,便能到达花果山的山脚,水帘洞就位于山脚附近。如今的水帘洞虽然早已没有了“水帘”,但从洞口岩石上的白色斑点,依稀能想见当年流水飞瀑的景象。 

水帘洞的洞口约有一人半高、三人宽,四周长满了约三、四十厘米高的草木藤蔓,因此洞口很难被发现,颇有些神秘感。洞内阴凉宽敞,从内向外透着寒气,每到夏季,居住在这附近的村民都喜欢到洞中乘凉。洞中的石壁上倒挂着色白如玉、形态各异的石钟乳,最长的有近20厘米,按照石钟乳每一万年生长两毫米左右的速度计算,该洞的形成时间应该在300万年前。 

从水帘洞出来,顺着狭窄陡峭的石阶向山顶走去,一路上能看见不少棱角分明、表面有凹槽的巨石。这些石头大都是属于奥陶纪时期的石灰岩,它们生存于4.5亿年前的海底,经流水不断地侵蚀,才变成了现在的形状。这也暗示着,花果山很有可能是大虚岩在某一次地震或者地壳上升过程中,岩体崩落下来后,堆积而成的石山。 

除了怪石,花果山上还有随处可见的野花和盘根错节的古树,其中最奇特的定要属赤如血色的石蒜花了。每年秋分前后,漫山遍野的石蒜花盛开,在风中微微摇曳着身姿,好似身着红衣的西域舞姬。放眼望去,道路两旁殷红一片,令人迷离不知归途。 

在花果山的山顶,还有一座金佛寺,原名救苦寺。寺庙外的砖墙已经斑驳,房顶上的瓦片也有几分残缺,看得出来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相传在古代,有一尊观音佛祖像和一口铁钟,从天外飞来,落于此地,故建此寺庙,中途寺庙被毁坏,后经由当地的信众筹划得以重建,为花果山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立于花果山之巅,眼前是流动变幻着的云气,脚下是有着几亿年历史的山峦,空气中浮动着花果的香气,让人产生了真的身处于《西游记》中的花果山的错觉,可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张霖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