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走进万盛>美丽万盛

看乡村振兴的“黄金毯”如何铺就

日期:2018-04-1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18-04-10

铁路将油菜花海一分为二   村  人   摄

游客在油菜花间徜徉   李  攀   摄

眼下,开幕近一个月的“相约金色花海·乐享新建农趣”丛林镇新建村首届油菜花节即将落下帷幕。犹记得3月初,油菜花含苞待放,清新动人,随后次第开放,最终形成一片金黄色的花海,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赏花游玩。谁曾想到,一朵朵小小的油菜花,竟能描绘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兴的美好图景,铺就新建村乡村振兴的“黄金毯”。

小菜花   大效益

“金黄灿灿染三春,映日摇风自散馨。”3月中下旬,驱车行驶在新建村晋碑路上,道路两旁的油菜花宛如黄色颜料打翻在地,村前点金,屋后涂黄,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然而,一年前,新建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新建村属于采煤沉陷区,过去,村子里煤尘翻天、荒草丛生,人们遵循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春耕之前,农田里残留的是一茬茬枯萎的水稻秸秆,显得了无生机。

花海背后的“嘴皮仗”

“别看现在800余亩油菜花开得漫山遍野,可刚开始,村里决定大面积种植油菜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不愿意种。”说起丛林镇新建村成功举办的首届油菜花节,新建村村支部书记杭仕琼感慨不已。

“最难的就是劝说每家每户,把田地空出来种油菜花。特别是一些已经进城生活的村民,总不能叫人家再回来种地哟。”杭仕琼说,在此之前,新建村只有300亩油菜花田、一些水稻田以及荒地,村民们看不见前景,自然也不愿意种油菜花。

“我自己种水稻种得好好的,为啥子要改种油菜花?”村民犹丽(化名)说出了自己一年前的忧虑,一方面是没有种过油菜花,对种植技术掌握得不熟练;另一方面,家中一直种水稻,收成也很稳定。而且,油菜花收割时间正值夏季,天气热,收割起来也很麻烦。这不仅仅是犹丽一个人的担心,更是大多数村民心里的疑问。

为了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杭仕琼和几个同事组建起工作小组,分析每家每户的情况,白天黑夜地做起了村民的思想工作。

“现在改种油菜不仅有油菜补贴,而且以后油菜花节搞起来了,来旅游的人多了,还怕荷包鼓不起来哟!”这句话,是杭仕琼对村民们常说的一句话。

杭仕琼告诉万盛日报记者,当时,在新建村种油菜花,有油菜补贴,每亩油菜补贴110元、1包农药、1袋种子、3包化肥,这种激励方式对还在新建村务农的村民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对于已经搬离新建村的村民而言却有些使不上力。

“对于已经进城生活的村民,我们就挨个打电话,问他能不能让他的亲戚朋友帮忙种,实在不行就我们帮他种。”杭仕琼说,为了把油菜花节办起来,他们又是托熟人找联系方式,又是打电话,吃了不少闭门羹。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新建村的油菜花田已经从以前的300余亩增加到800余亩,其中劝说成功近50户人家,增加了300余亩;通过开荒,增加了200余亩。如今,新建村800余亩油菜花田高低错落、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致吸引了区内外大量游客徜徉油菜花田、饱揽金色春景,也让大家看到了发展乡村赏花游的光明前景。

有人气才有收入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小孩,新建村也是如此。而随着新建村首届油菜花节的火热举办,村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据统计,自3月10日油菜花节开幕以来,前往新建村赏花的游客已超过了1.2万人。

“我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新建村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热闹过。”今年75岁的李玉福老人激动地说。

在村里,很多老人都有着和李玉福一样的心情,花开了,人来了,村里热闹了,生活富起来了,明年再接着种油菜。

看到城里人来得多了,村民刘云秀便在自家门前摆起小摊,卖酸辣粉、凉面、矿泉水,做起了小生意。“别看地方小,卖的种类不多,但一天下来,最多的时候可以挣三四百元,有时候忙不过来,还要把家里人叫来帮忙。以前费力不赚钱,现在赚钱不费力。”刘云秀说。

村民罗小平利用自家的房屋,开了一家名叫“五谷人家”的农家乐。“最忙的时候,平均每天要接待10桌客人,尤其是刚开幕那几天,客流量最多。一星期下来,收入在1万元左右。”罗小平说,游客来了不仅看花,还买走了村里的绿色蔬菜、腌菜、土鸡、土鸭、土蜂蜜等“土货”。

在新建村,农民从小看到大的油菜花,现如今,正成为带动他们增收的“致富花”。从“食用之油”到“旅游之花”,油菜花的附加值大幅提升,俨然成了“软黄金”。

“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经济作物,还是重要的蜜源作物。”杭仕琼介绍,在新建村,农户可以将自己的地流转给他人,收取土地流转费;也可以自己种,赚取“赏花钱”,等到菜籽油压榨好后,还可以通过销售获得收入。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灵农瑞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晋在新建村承包了100余亩地,过去种水稻、糯玉米、油菜,今年,他将100亩地全部种上油菜,预计年收入10万元。

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新启发。

“我们希望通过节会的举办,引进企业业主,搞规模化经营,推动新建村产业发展。同时,油菜产业的大发展,也将带动菜籽油加工销售、生态旅游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杭仕琼表示。

客扎堆   现窘境

虽然油菜花节已经接近尾声,但关于油菜花节的热议却仍然在持续中,大部分游客对油菜花节的美丽景色、文化大餐、优质服务赞不绝口,但也有不少游客及主办方在大热之下冷静反思油菜花节的不足,理性看待我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堵堵堵,游客很苦恼

部分游客表示,油菜花节除了景色优美、活动丰富外,还给他们留下了另一个深刻的印象——堵。

“我周末带着家人开车去新建村看油菜花,早上9点出发,一直到11点才到达目的地,基本上从驶入晋碑路就开始堵车,一直堵到油菜花田。”游客孙建“吐槽”道,由于通往景点的公路比较窄,油菜花节期间来往车辆又非常多,导致交通拥堵。“景色虽美,可是看风景的路不通畅,会影响看风景的心情。”

杭仕琼表示,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还是接待能力有限。油菜花节开幕前几天,日接待游客最多时达到7000人以上,车辆则有800余台。“没想到村里会迎来这么多游客,所以前期的各项准备就显得很薄弱。另外,因为村里没有停车场,车辆只能停在公路边,使公路变得愈发狭窄,这也加剧了道路拥堵。”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对通往油菜花田的晋碑路实施拓宽改造工程,从现在的宽4.5米,扩宽到8.5米。村里还将修建停车场,相信明年交通拥堵状况会得到大幅度改善。”杭仕琼说。

花期短,大家没玩够

“新建村除了看油菜花,还有没有其他好玩的地方?花期这么短,有点可惜。”来自渝中区的游客李月鑫说,她非常喜欢新建村这个地方,打算经常来游玩,但担心过了油菜花节,这里就没什么可玩的了。

“花期短,没玩够”是许多游客对新建村乡村旅游发出的感叹。对于丛林镇而言,虽然成功举办了新建村首届油菜花节,但该地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留不住游客,没能发挥出新建村油菜花的最大效益。

不文明,赏花很扎心

“一看到花丛里有垃圾,哪里还有心情欣赏美景。”游客张玉娇对万盛日报记者说道,在新建村油菜花田内,存在部分游客乱丢垃圾的不文明现象,影响了美丽景致和赏花兴致。

万盛日报记者走进油菜花田内,的确看见有游客丢弃的饼干口袋、纸巾等垃圾,虽然没有达到垃圾遍野的地步,但看着让人很不舒服。

“文明赏花,关键在游客意识。如何让游客有这样的意识,宣传引导很重要。”杭仕琼说,鉴于这次油菜花节上出现的不文明现象,他们今后将加以重视,在增设垃圾桶的同时,安放温馨提示牌,播放录音等,做文明提示。同时,也呼吁广大游客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共同倡导花下文明,营造舒适的赏花环境。

“赏花热”后的“冷思考”

“油菜花热”可以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好事一桩。不过在“赏花热”的背后,也有些“冷思考”值得关注。

如何变身常年游

受花期季节性影响,目前,新建村的赏花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季,花期过后,游客们不得不重新寻找美景,去另一个赏花点凑热闹。如何在同一个地方做大赏花经济文章,做成品牌而不浮于赏花表面?

打造四季花海,由“一季花”迈向“四季景”,形成常年赏花旅游品牌,是如今新建油菜花节主办方思考最多的问题。“油菜花开,前后也不过一个多月时间,节会闭幕后便游客寥寥。”杭仕琼说,为了让新建村一年四季皆有景,四季变换景不同,他们正在着手筹划,打造一个春赏油菜花、夏赏刺梨花、秋赏野菊花、冬赏腊梅花的新建村。

在新建村,既可现场感受农耕文化,还可品尝农家饭。油菜花节期间,主办方就推出烧烤、露营、垂钓、挖野菜、捉鸡、捡蛋等多彩活动,让游客在听鸟语、闻花香的同时,也享受了惬意的田园生活。“我们想借助赏花游,让更多游客住进农家,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农耕生活,这才是延伸乡村旅游链条的应有之义。”杭仕琼说。

如何拓展新景点

“拓展更多的新景点,节日期间策划更丰富、精彩的活动,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杭仕琼说,为了更好地借鉴其他地方的油菜花特色,结合新建实际,打造出自己的特点,他们专程到江津、潼南、南川、开州等地实地考察和学习。

“由于我们村油菜播种的时间都差不多,导致了今年油菜花盛开的时间都集中在3月份。接下来,我们会采取一批早种、一批晚种的方式,延长油菜花的花期。”杭仕琼介绍,该村还将在现有地形的基础上,打造不同造型的菜花图案,或是引进一些其他颜色的菜花点缀其间,让花海更具魅力。此外,依托油菜花节,拓展更多的新景点,发展乡村旅游。

如何强化产业链

以市场为基础,利用好当地生态旅游机遇,延伸油菜产业链,引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企业业主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油菜规模经营、机械化播种收割,强化油菜全产业链融合,推动油菜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建村油菜花主办方从此次油菜花节中总结到的经验。

“开始计划举办油菜花节的时候,确实有反对的声音,要打破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改水田种油菜,发展乡村旅游,我也有点担心,担心没有游客,被村民‘打脸’。不过一切反对声音都在油菜花节后消失了,现在大家都十分看好‘赏花经济’,有的村民还准备借着油菜花节聚集的人气开办农家乐。”杭仕琼表示,目前全村旅游经济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有许多旅游配套设施和策划都不是很完善,她期待能得到上级政策、资金的支持,同时能有企业入驻新建村,打造出更具规模的花海,建立起标准化的菜籽油生产线。

(刘亚兰   高丽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