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反诈骗中心提醒:3个“不”让你远离陷阱社保诈骗
万盛反诈骗中心提醒:3个“不”让你远离陷阱社保诈骗
近日,有不法分子以“社保部门”的名义发短信给市民,称新版电子社保卡尚未办理,需要市民点击链接或提供相关个人信息,以此实施诈骗。万盛反诈骗中心提醒,针对这种新的诈骗方式,市民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房子首付款险被骗
近日,农业银行杭州西城支行大堂经理在大堂值班过程中发现一名前来办理业务的蒋女士(化名)神色慌张,在询问办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话。
原来,蒋女士上午接到“宁波社保局”的电话,告知其在上海有一笔异常社保报销。
刚开始,蒋女士并不相信。可随后电话转接到“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市检察院”,对方通过微信视频和蒋女士确认情况时,蒋女士就深信不疑了,将几个银行账户告诉了对方。
蒋女士说,在与“上海警方”“上海市检察院”微信视频后,发现她的工商银行卡果然如“警方”所说涉嫌异常,已经被冻结了。
于是,蒋女士听从对方指令,前来农业银行办理业务,并按照对方要求在办理期间全程保持通话。好在银行经理细心发现,及时劝阻,保住了蒋女士存在农业银行的340万元房子首付款。
提醒:接到陌生电话需警惕
万盛反诈骗中心民警吴至伟介绍,许多社保诈骗案件都是假借有威慑力的假身份,先打消受害者疑虑,天花乱坠地描述“案情”严重性,使受害者恐慌,然后乘虚而入。
吴至伟提醒,参保人接到声称社保卡被冻结的电话时,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向发卡银行或者当地社保机构核实社保卡情况。如果实在无法确定真假,就直接登录人社部官网(www.mohrss.gov.cn)或者拨打12333热线咨询。
人社部门发送的社保卡办理(电子社保卡申领)短信,不会附加任何不明网址,发送的短信不需要输入任何涉及个人信息、金融账号等内容。
支招:记住这3个“不”
对于各类陌生来电和消息,吴至伟提醒,市民务必提高警惕。尽管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五花八门,从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到网络刷单等等,但最终都会要求转账汇款或是提供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只要把牢“最后一关”,不轻信骗子的“威逼利诱”,就能够有效防止上当受骗。
“记住这3个‘不’,让骗子骗无可骗。”吴至伟说,一是不点击不明链接,或拨打不明电话;二是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账户信息和身份信息;三是不按陌生人提示,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如有任何疑问可拨打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咨询或举报。
(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