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人:他们来敲门,请你开开门
翁升方(左二)和淳光劼(右二)在居民家中普查
“您好,我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员,到您家开展人口普查正式登记,请开门……”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连日来,全区近2000名普查员佩戴统一证件,走进千家万户,逐户逐人逐项开展人口普查正式登记工作。
每天9点后下班
翁升方是万盛街道北一社区的网格员,也是一名普查员。这几天,她每天早上8点到居委会,随后进家入户开展普查,晚上9点多结束入户普查工作。
11月2日晚上6点30分,翁升方与普查指导员按约定时间,来到北一社区第18号普查片区——首邦小区,开展入户普查登记工作。
“去得早了,很多人没下班;去得晚了,小孩、老年人要休息。”翁升方说,敲开每户居民家的大门并不容易,经过前期的普查摸底工作,她已经摸清,下午5点到晚上9点是上门登记的最佳时间。于是,她会在早上8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逐家逐户敲门,完成当天的部分普查任务。对于没人应门的住户,她会在下午5点到晚上9点再去碰碰运气,“一般而言,这段时间上门普查基本上都不会扑空。”她说。
普查登记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够多登记几户,午饭时分,翁升方在外匆匆吃点东西,便又继续入户开展普查登记工作,一天能填写普查登记短表30余份。晚上9点过,完成当天的入户普查登记工作后,翁升方还要将所负责区域的普查登记信息整理完毕并上报进度,完成一天的工作已经是深夜了。
普查工作有酸有甜
“大部分居民很支持配合普查,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到缕缕温情。”翁升方告诉记者,对于普查登记工作,大部分居民都会开门,主动配合,邀请普查员进屋喝杯水、坐下登记。有时候也会遇到不大愿意配合普查登记的居民,他们不太了解普查工作,警惕性高。有的居民即便愿意开门,又担心自家信息会被泄露,也不愿意登记。“我们只能一遍一遍地解释,反复耐心做工作,直到啃下这些‘硬骨头’。” 翁升方说。
对于翁升方来说,不配合还是小问题,找不到人,才是让她头疼的大问题。翁升方告诉记者,为了推动城市发展,近年来,北一社区实施了大量棚改,出现了很多户籍在社区、现居住地却不在社区的情况。“住户张某,我跑了四次,家里都没人,号码也是空号。但他户籍在我们社区,我就必须要找到这个人。”为此,翁升方从街坊邻居处四处打听,终于拿到了张某的新手机号码,并与张某约好时间进行普查登记。
“还有种情况也比较麻烦,住户家中只有老年人,对家庭信息也说不太清楚。”翁升方说,遇到这类情况她会在本子上做好标记,最后通过电话联系老年人的儿女,开展好普查工作。
@万盛人,请为普查员开门
“您好,我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员,到您家开展人口普查正式登记,请开门……” 这样的开场白,翁升方一天要重复30多次。翁升方说:“人口普查是国家的大事,作为一名普查员,我会一丝不苟地把普查登记工作做实做好,希望居民支持配合我做好工作。”
万盛街道北一社区党委书记淳光劼是本次普查工作的普查指导员。她介绍,像翁升方一样的普查员,在北一社区共有23名,每名普查员承担约120户住户的普查任务。他们将在11月1日-15日开展普查短表登记,11月16日-30日开展普查长表登记。
“这次普查登记的内容比较详细,一户调查下来需要花15-20分钟时间。我们社区里很多小区都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普查员需要爬楼挨家挨户地走访,很辛苦。”淳光劼表示,人口普查是全民行动,涉及每一个人、每一户家庭,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每一名普查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请为普查员开门。”淳光劼呼吁,广大居民提前把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准备好,积极配合普查员入户普查登记,为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肖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