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及解读库>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号 ]11500110588903728C/2020-06250 [ 发文字号 ]万盛经开发〔2020〕21号 [ 发布机构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主题分类 ]其他 [ 成文日期 ]2020-12-07 [ 发布日期 ]2020-12-09 [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 有效性 ]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0-12-0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12-09

万盛经开发〔2020〕21号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关于印发万盛经开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经开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有关国有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

经管委会同意,现将《万盛经开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2020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万盛经开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会议精神,围绕“打造‘制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目标,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20〕2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渝府办发〔2020〕80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的通知》(渝府发〔2020〕18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工业强区为抓手,加快发展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着力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为主线,打通数据流动新通道,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助力万盛建成重庆市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万盛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数字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数字产业化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比重达20%。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以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促进地区工业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数据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龙头企业集聚、产业实力增强、创新能力突出、人民获得感大幅提升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进一步完善4G、光纤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布局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基础性、关键性设施,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1.完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完成光纤到户改造。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实现网络IP化,打造多网融合和多屏融合的广电新平台。推进移动通信宽带化,持续优化4G网络,逐步实现全业务IP承载。优化NB-IoT网络建设,逐步完善NB-IoT网络。(责任单位:经济信息局)

2.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物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遥感遥测、航空摄影等技术在交通、通信、环保、给排水、防灾等行业中的应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智能传感器、摄像头、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等感知设备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中广泛部署,推动公用设施、电网、水网、地下管网、交通运输网等智能化改造。加强民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通互联的信息基础网络,切实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和保障民生。(责任单位:城管局、经济信息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局、人力社保局、公安分局)

3.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城区、景区、场镇等重点区域5G网络连片覆盖,为发展数字经济、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推动5G与物联网、大数据融合创新,开放5G应用场景。(责任单位:经济信息局)

(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系统布局、产业集聚,科技引领,应用示范”的原则,加快发展天馈线、智能硬件、汽车电子、智能制造装备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1.天馈线。以鱼田堡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天馈线检测试验室为载体,重点发展基站天线、终端天线、室分天线、RFID标签天线、微波天线等产品,积极对接引进北斗星通、大连微波、迪安通信等国内天馈线领头企业,努力引进大规模天线系统的体系架构、宽带小型化天线辐射单元、波束赋形技术、天馈用多通道复合射频链接技术等项目,推进建成无线通信天馈一体化系统。支持现有天馈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鼓励晖速通信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天馈线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到2025年,新引进5家天馈线企业,培育1家天馈线龙头企业,天馈线产业力争实现产值30亿元。(责任单位:经济信息局、投资促进中心、平山园区管委会)

2.智能硬件。以鱼田堡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智能终端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精密电子元器件、液晶显示屏、摄像头、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积极对接纳恩博、智米科技等国内智能硬件龙头企业,重点引进研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智能硬件项目。加快推进惠伦晶体项目建设,确保早日投产达效。大力扶持中镭科技等电子企业扩量提质,构建完善的智能硬件产业集群。到2025年,新引进5家智能硬件知名企业,培育1家智能硬件龙头企业,智能硬件产业力争实现产值40亿元。(责任单位:投资促进中心、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

3.汽车电子。紧抓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机遇,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数字仪表、GPS模块、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等产品,积极引进航盛电子、延锋汽车、中信戴卡、德昌电机、敏实集团等知名企业。鼓励引导区内汽摩零配件、新型材料企业进入汽车电子重点领域,加快冠宇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到2025年,新引进3—5个汽车电子企业,汽车电子产业力争实现产值60亿元。(责任单位:投资促进中心、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

4.智能制造装备。结合我区新型材料、煤电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和智能硬件、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制造需求,以平山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3D玻璃抛光机、全金属抛光机、玻璃侧抛机、智能机床、激光加工装备等产品,积极引进广州数控、弘亚机械、巨轮、金银河、东承汇、京信通信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龙头企业,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到2025年,新引进2—3家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优质企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力争实现产值10亿元。(责任单位:投资促进中心、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

5.其他数字产业。以“智慧万盛”建设为依托,以政务信息数据资源采集应用和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为抓手,培育发展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内容产业,以探码科技、百分点、诚道科技等大数据企业,厦门骐俊、深圳远望谷、航天云网、等物联网企业,骏梦游戏、极致游戏、光宇游戏等游戏制作研发企业,奥飞娱乐、骅威文化、约克动漫等文化企业为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到2025年,力争新引进10个其他数字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0亿元。(责任单位:投资促进中心、经济信息局、科技局、文化旅游局)

(三)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显著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广泛融合渗透,驱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业务形态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1.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加速推进企业智能化建设,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发展顾客对工厂(C2M)制造模式,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和柔性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推进“企业上云”,鼓励企业基础设施、业务、设备和数据上云。到2025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数字化研发涉及工具普及率达、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智能制造就绪率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建成数字化车间50个,智慧工厂10家。工业主导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其中:煤电化工产业100亿元、新型材料产业15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50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50亿元。围绕江南机场建设,培育发展临空经济。(责任单位:经济信息局、投资促进中心、平山园区管委会)

2.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持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电子商务、智慧商业、个人和企业征信等领域的应用,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开放相应数据,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物流的融合应用,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络,探索消费需求预测、无人快递配送等新模式,推动新物流和新零售的融合发展,打造绿色、高效、安全的物流体系。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持信息技术在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家政服务、健康养老、体育健身行业的创新应用。支持大中型生产制造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引导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2025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0亿元,发展电子商务企业10个。优化提升万盛全域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提升“一部手机游万盛”功能,打造“万盛旅游拼多多”应用系统和游客精准识别统计系统,完成广播电视监管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善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体育+旅游、体育+医疗、体育+养老融合发展,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供给,促进体育产业大发展。建设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支持社区和养老机构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家政服务、心理康复护理、家庭用品配送服务。建设智慧社区融合平台数据资产管理系统,推动旅游、交通、教育、城管、体育、养老等智慧化平台涉及民生部门接入“智慧社区”融合平台,提升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加快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财政局、商务局、文旅局、民政局、投资促进中心、体育发展中心)

3.促进农业数字化提升。构建农业数字基础资源体系。建立集农业综合信息资源、应用和管理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生态农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农产品数字化溯源、脱贫等业务提供统一、权威的数据支撑及应用系统。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推动信息技术在生长环境监测、智能灌溉、测土配方、动物疾病诊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业+互联网”新业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商务模式。促进农业服务数字化发展。推动农技推广、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业信息、农民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责任单位:农林局、经济信息局、商务局)

(四)加快推进数字化治理。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促进政务服务的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数字政府治理新模式。

1.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夯实政务数据基础。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立跨部门数据采集机制。建立全区政务数据资源标准规范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推进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推动数据开放。优化政务办公系统。坚持集约化、一体化、高效化原则,进一步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围绕“政务服务一体化、公共支撑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到2025年,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率达90%。加强重点民生服务应用。依托智慧万盛项目,继续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城管建设,推进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责任单位:经济信息局、教育局、民政局、城管局、交通局、文化旅游局、政府信息公开中心、行政服务中心)

2.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促进万盛大安全治理。推动雪亮工程、数字应急信息系统、互联网+大数据+信访平台、智慧安全万盛等项目建设,深化网格化与联勤联动的治理模式,完善全区各级社会治理系统,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治理城市停车难问题。推动“互联网+监管”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方式,构建全区联网、信息共享、依法监管、多方联动的监管“一张网”,实现对监管的“监管”。(责任单位:党工委网信办、党工委政法办、公安分局、政府信息公开中心、城管局、应急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经开区党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万盛经开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并协调推进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经济信息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并做好数字经济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策划重大活动、调度推进重大项目和考核等工作。(责任单位: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经济信息局)

(二)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压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切实落实全区网络安全保障各项工作。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建设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全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应急响应体系,提升全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应急处置能力。深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责任单位:党工委网信办)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统筹整合国家、市、区级各项专项资金,研究制定我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工业产业培育专项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区级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和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发展。(责任单位:财政局、经济信息局)

(四)加强承载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鱼田堡片区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有序推进园区标准厂房、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到2025年,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同时,充分利用智能终端产业园厂房、在建的原玻璃检测中心等,打造数字经济高效楼宇产业。进一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和功能,着力打造白领公寓、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功能,为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责任单位: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工建公司)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利用《万盛经开区人才引进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等人才政策,加快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谋划组建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战略研究,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强化本地技术人才培养。依托在渝高等院校和国家大院大所优势,探索建立多方合作育人新机制,持续推进四方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培养和集聚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责任单位:党工委组织部、人力社保局、教育局)

(六)完善统计监测。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全市制定的数字经济统计调查办法和数字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体系,有序推进数字企业认定工作,定期开展数字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及时准确反映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动态和实际成效。(责任单位:统计局)

(七)严格督查考核。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加大对领导干部大数据运用的培训,增强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对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实施定期专项督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责任单位:目考办、经济信息局)

附件

万盛经开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分解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备注

一、建设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1

完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完成光纤到户改造。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实现网络IP化,打造多网融合和多屏融合的广电新平台。推进移动通信宽带化,持续优化4G网络,逐步实现全业务IP承载。优化NB-IoT网络建设,逐步完善NB-IoT网络。

经济信息局

各镇街


2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物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遥感遥测、航空摄影等技术在交通、通信、环保、给排水、防灾等行业中的应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智能传感器、摄像头、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等感知设备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中广泛部署,推动公用设施、电网、水网、地下管网、交通运输网等智能化改造。加强民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通互联的信息基础网络,切实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和保障民生。

城管局、经济信息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局、卫生健康局、教育局、人力社保局、公安分局



3

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城区、景区、场镇等重点区域5G网络连片覆盖,为发展数字经济、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推动5G与物联网、大数据融合创新,开放5G应用场景。

经济信息局

各有关单位、各镇街


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4

天馈线。以鱼田堡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天馈线检测试验室为载体,重点发展基站天线、终端天线、室分天线、RFID标签天线、微波天线等产品,积极对接引进北斗星通、大连微波、迪安通信等国内天馈线领头企业,努力引进大规模天线系统的体系架构、宽带小型化天线辐射单元、波束赋形技术、天馈用多通道复合射频链接技术等项目,推进建成无线通信天馈一体化系统。支持现有天馈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鼓励晖速通信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天馈线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到2025年,新引进5家天馈线企业,培育1家天馈线龙头企业,天馈线产业力争实现产值30亿元。

经济信息局、投资促进中心、平山园区管委会



5

智能硬件。以鱼田堡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智能终端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精密电子元器件、液晶显示屏、摄像头、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积极对接纳恩博、智米科技等国内智能硬件龙头企业,重点引进研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智能硬件项目。加快推进惠伦晶体项目建设,确保早日投产达效。大力扶持中镭科技等电子企业扩量提质,构建完善的智能硬件产业集群。到2025年,新引进5家智能硬件知名企业,培育1家智能硬件龙头企业,智能硬件产业力争实现产值40亿元。

投资促进中心、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



6

汽车电子。紧抓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机遇,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数字仪表、GPS模块、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等产品,积极引进航盛电子、延锋汽车、中信戴卡、德昌电机、敏实集团等知名企业。鼓励引导区内汽摩零配件、新型材料企业进入汽车电子重点领域,加快冠宇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到2025年,新引进3—5个汽车电子企业,汽车电子产业力争实现产值60亿元。

投资促进中心、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



7

智能制造装备。结合我区新型材料、煤电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和智能硬件、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制造需求,以平山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3D玻璃抛光机、全金属抛光机、玻璃侧抛机、智能机床、激光加工装备等产品,积极引进广州数控、弘亚机械、巨轮、金银河、东承汇、京信通信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龙头企业,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到2025年,新引进2—3家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优质企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力争实现产值10亿元。

投资促进中心、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



8

其他数字产业。以“智慧万盛”建设为依托,以政务信息数据资源采集应用和行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为抓手,培育发展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内容产业,以探码科技、百分点、诚道科技等大数据企业,厦门骐俊、深圳远望谷、航天云网、等物联网企业,骏梦游戏、极致游戏、光宇游戏等游戏制作研发企业,奥飞娱乐、骅威文化、约克动漫等文化企业为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到2025年,力争新引进10个其他数字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0亿元。

投资促进中心、经济信息局、科技局、文化旅游局



三、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

9

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加速推进企业智能化建设,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发展顾客对工厂(C2M)制造模式,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和柔性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推进“企业上云”,鼓励企业基础设施、业务、设备和数据上云。到2025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数字化研发涉及工具普及率达、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智能制造就绪率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建成数字化车间50个,智慧工厂10家。工业主导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其中:煤电化工产业100亿元、新型材料产业15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50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50亿元。围绕江南机场建设,培育发展临空经济。

经济信息局、投资促进中心、平山园区管委会



10

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持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电子商务、智慧商业、个人和企业征信等领域的应用,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开放相应数据,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物流的融合应用,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络,探索消费需求预测、无人快递配送等新模式,推动新物流和新零售的融合发展,打造绿色、高效、安全的物流体系。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持信息技术在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家政服务、健康养老、体育健身行业的创新应用。支持大中型生产制造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引导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2025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0亿元,发展电子商务企业10个。优化提升万盛全域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提升“一部手机游万盛”功能,打造“万盛旅游拼多多”应用系统和游客精准识别统计系统,完成广播电视监管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完善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体育+旅游、体育+医疗、体育+养老融合发展,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供给,促进体育产业大发展。建设智慧养老信息服务管理平台,支持社区和养老机构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家政服务、心理康复护理、家庭用品配送服务。建设智慧社区融合平台数据资产管理系统,推动旅游、交通、教育、城管、体育、养老等智慧化平台涉及民生部门接入“智慧社区”融合平台,提升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加快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

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财政局、商务局、文旅局、民政局、投资促进中心、体育发展中心



11

促进农业数字化提升。构建农业数字基础资源体系。建立集农业综合信息资源、应用和管理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为生态农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农产品数字化溯源、脱贫等业务提供统一、权威的数据支撑及应用系统。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推动信息技术在生长环境监测、智能灌溉、测土配方、动物疾病诊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推广应用。推动“农业+互联网”新业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商务模式。促进农业服务数字化发展。推动农技推广、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业信息、农民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农林局

经济信息局、商务局


四、加快推进数字化治理

12

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夯实政务数据基础。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立跨部门数据采集机制。建立全区政务数据资源标准规范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推进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推动数据开放。优化政务办公系统。坚持集约化、一体化、高效化原则,进一步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围绕“政务服务一体化、公共支撑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到2025年,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率达90%。加强重点民生服务应用。依托智慧万盛项目,继续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城管建设,推进智慧养老、智慧社区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经济信息局、教育局、民政局、城管局、交通局、文化旅游局、政府信息公开中心、行政服务中心



13

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促进万盛大安全治理。推动雪亮工程、数字应急信息系统、互联网+大数据+信访平台、智慧安全万盛等项目建设,深化网格化与联勤联动的治理模式,完善全区各级社会治理系统,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治理城市停车难问题。推动“互联网+监管”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方式,构建全区联网、信息共享、依法监管、多方联动的监管“一张网”,实现对监管的“监管”。

党工委网信办、党工委政法办、公安分局、政府信息公开中心、城管局、应急局



五、保障措施

14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经开区党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万盛经开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并协调推进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经济信息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并做好数字经济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策划重大活动、调度推进重大项目和考核等工作。

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经济信息局

各有关单位


15

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压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切实落实全区网络安全保障各项工作。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建设网络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全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应急响应体系,提升全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应急处置能力。深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

党工委网信办

各有关单位


16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统筹整合国家、市、区级各项专项资金,研究制定我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工业产业培育专项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大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区级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和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发展。

财政局、经济信息局

各有关单位


17

加强承载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鱼田堡片区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有序推进园区标准厂房、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到2025年,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同时,充分利用智能终端产业园厂房、在建的原玻璃检测中心等,打造数字经济高效楼宇产业。进一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和功能,着力打造白领公寓、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功能,为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

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工建公司

各有关单位


18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利用《万盛经开区人才引进若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等人才政策,加快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谋划组建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战略研究,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强化本地技术人才培养。依托在渝高等院校和国家大院大所优势,探索建立多方合作育人新机制,持续推进四方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培养和集聚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

党工委组织部、人力社保局、教育局

各有关单位


19

完善统计监测。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全市制定的数字经济统计调查办法和数字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体系,有序推进数字企业认定工作,定期开展数字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及时准确反映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动态和实际成效。

统计局

各有关单位


20

严格督查考核。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加大对领导干部大数据运用的培训,增强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对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实施定期专项督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目考办、经济信息局

各有关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