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新闻发布

我区举办专场新闻发布活动 全力打赢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日期:2025-02-1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2-17

近日,“服务企业 惠民有感——发言人来了”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专场新闻发布活动举行。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的4名发言人围绕万盛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具体举措,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并回答提问。

力争今年优良天数不低于348天

“今年我区将重点从什么方向继续推进‘治气’工作,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针对市民代表的提问,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强介绍,2025年,我区将全方位细化大气污染管控措施,进一步加严空气质量考核指标,争抢每一个蓝天,持续压低PM2.5浓度,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348天、细颗粒物浓度低于30.2微克/立方米。

具体而言,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理规定。今年春节,我区以静风、少雨气候为主,气象扩散条件极差。为此,我区将严格执法,避免出现重污染天。建立健全污染天应对工作机制,突出重点区域内重点污染源管控,针对站点周边1千米范围内焚烧、餐饮油烟、中小微企业、扬尘污染源,采取必要措施在临近超标时段降低污染物排放,争抢优良天数。持续推进城区及周边建材行业企业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南桐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烟气脱硝、冠宇电池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等减排项目,全力压减污染物排放强度;用好大气惠企十条措施,推进涉气重点企业环保绩效“创B争A”,全面提升各重点企业废气治理和管理水平。

科技助力工地施工扬尘治理

“随着科技发展,对于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方面,我区是否有新的监管和治理手段?”针对群众关注的问题,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李表示,当前,我区正不断尝试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治理工作。

一方面,全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安装大气污染监测系统,对工地PM2.5、PM10等指标进行智能监测。一旦指数超标,系统会自动向工地发出预警,并将信息推送给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执法人员收到预警信息后,会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推广使用工具式智能洗车系统,用智能化机具代替人工操作,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降低人为不利因素,从而达到科学长效治理的目的。

建筑垃圾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区城管部门对建筑垃圾是如何进行监管的?”区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代平介绍,该局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工作,建立工程项目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和处理方案备案制度,进一步明确和压实行业部门、属地镇街职能职责,实现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管理闭环全覆盖。

该局加强建筑工地日常巡查监管,重点检查建筑垃圾消纳场内降尘措施落实、进出车辆冲洗、建筑垃圾收纳情况;每月开展消纳场安全生产检查,增强消纳场安全生产意识,强化消纳场值班值守,防止周边群众入场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

同时,该局联合规资、交通、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执法,实现建筑垃圾源头、运输、末端处置等环节全覆盖监管。2024年以来,累计出动人员1200人次、车辆280台次,巡查建筑垃圾消纳场、复垦回填场地、施工工地等1200余次;查处未按照批准时间、路线清运建筑垃圾,擅自设置弃置场收纳建筑垃圾等案件18件。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现场,市民代表围绕我区在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方式提问。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杰进行了解答。

郑杰介绍,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我区以秸秆离田利用为抓手,积极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提升秸秆肥料化利用比例、扩大饲料化利用比重、推广基料化利用比值,促使我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

同时,我区依托食用菌主导产业,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收集农作物秸秆制作成食用菌菌包,由村集体组织带动农户进行生产,实现技术可控、质量可控、效益可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曾   包桀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