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民政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根据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万盛经开办发〔2024〕19号)文件要求,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要求,现将我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1.完善工作机制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法治建设会议,研究部署民政法治建设重点工作,确保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强化责任落实
将法治建设纳入民政工作年度计划和绩效考核体系,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明确各科室的法治建设任务和责任清单,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优化民政服务供给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民政领域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各项民政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全面梳理,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能。目前,已有公民婚育、公民身后、残疾人服务、社会救助4项民政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今年共办理4319件“一件事一次办”,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
2.加强社会组织管理
坚持党建引领,注重管服并重,依法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等工作,强化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持续规范年检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常态化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今年新成立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17个,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6家,新注册登记社会组织13家,在册的41家行业协会商会未发现违规收费情况,目前在册社会组织152家。
3.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救助资金发放及时。截至2024年12月,在册低保对象4686户、6702人(城市低保750元/人·月、农村低保610元/人·月),特困供养人员1068人(975元/人·月);1996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80元/人·月),2094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80—90元/人·月);1030名高龄失能老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200元/人·月);年度实施临时救助在1200人次以上、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4余人次;社会救助支出常年保持在7000万元左右。
4.夯实未成年人保护
保障困境儿童106名、发放生活保障金136.4万元及助学金13.6万元。建成投用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制发《城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万盛经开区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清单》,扎实开展“莎姐守未”环境整治回头看和儿童主任赋能增效行动,开展儿童关爱、未成年人保护活动40余场次、覆盖2000余人,“守童心 护童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心理关爱项目获评重庆市第二届“甜甜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优秀公益项目。
5.促进养老服务发展
区、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形成1个社会福利中心+1个康养中心+3个片区养护中心+10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4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2个农村养老互助点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床位2500张。174名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全部入驻片区养老服务中心,持续为599名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提供智慧居家上门服务。探索建立特困供养老人住院期间照护机制,实现特困老人生命全周期关爱照护。累计完成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400户。积极引进光大百龄帮、安博馨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经营,7家社区老年食堂每天为500余名空巢、独居、留守老人及社会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6.深化地名管理服务
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乡愁行动”和乡村地名服务“六个一批”工作,抓实地名文化保护,2024年新命名城镇道路3条、乡村道路115条、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33条,3个地名入选第三批市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建立消失地名保护名录8条,采集上图乡村地名和兴趣点2071余条。镇街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全面启动,内外边界平安稳定。
7.规范殡葬服务秩序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健全完善“及时发现、平稳处置”活人墓治理长效机制,切实巩固“活人墓”治理成果,2024年拆除活人墓48座,2018年集中整治以来累计拆除5375座,万盛活人墓长效治理“九字工作法”成为全市推荐实践案例。完成龙凤陵园、龙源殡仪中心“三攻坚一盘活”改革任务,改革后的龙凤陵园继续按比例设置公益性经济适用墓区,龙源殡仪服务中心继续保持普遍治丧3天内、殡仪服务项目由丧属自行选择、治丧费用平均3000元的服务标准。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坚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制定规范性文件,均按照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及时废止或修订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现实需要的文件,保证规范性文件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2.强化法制审核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明确决策范围、决策程序、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社会公众、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加强信息公开法制审核工作,严格执行信息公开“三审三校”制度,有效降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风险。2024年,未发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执法资格考试,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2024年我局在编人员共有25人,其中考取行政执法证书具有行政执法资格有22人,聘有1名法律顾问。及时督促行政执法人员完成2024年重庆市法治理论考试,合格率达100%。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纪律约束,树立民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2.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完善执法程序,明确调查取证、审批、决定、送达、执行等环节,确保执法流程清晰、规范、有序,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实施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通过文字、音像等方式,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记录、并及时将记录资料归档保存。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将行政执法的依据、程序、结果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依法不予公开的信息外,执法信息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全年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72家次,实施行政许可42件,执法处罚5家次,对发现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并完成验收,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重大信访事件。
五、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民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同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投诉举报,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和反馈,有效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定期开展党风廉政风险排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防范化解廉政风险,进一步规范民政行政权力运行,提高民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加强法治学习培训
一是牢固树立法治意识。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机关政治学习、干部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及民政领域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全年共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5次。二是加强廉政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纪律党课暨“以案四说”1次,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2次,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1次,参观廉政教育基地1次,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22起。
2.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一是利用“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深入人口较为密集的镇街广场举办现场政策宣传讲解,通过设立咨询台、政策图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的行人、群众面对面宣传民政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宣传进社区。利用村、社区便民服务窗口,公示栏等场所,通过制作宣传画、发放政策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现场解答、现场办公等形式进行宣传。三是宣传进家庭。借助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深入低保对象、特困对象等民政服务对象家中,发放政策资料,宣讲民政政策。全年开展宣传活动7次,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受众20000余人,让更多群众了解民政工作,提高民政政策知晓率,更好地服务于辖区困难群众。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民政法治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的法律知识主要集中在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上,而对其他法律知识的学习较少,其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要求;二是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不够丰富多样,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大对民政法治建设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学习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法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引进法律专业人才,充实民政法治建设队伍力量,为民政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政执法力量建设,合理配备执法人员,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完善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执法协作力度,形成执法合力,加大对民政领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民政工作秩序和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丰富宣传内容和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法治宣传活动,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