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聚力振兴阡陌间 乡村嬗变绘新景 万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日期:2024-01-1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1-19

村庄环境洁净优美、群众住上暖心房、脱贫致富的村民喜上眉梢……如今,行走在万盛的乡村田野,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全区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资源要素,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绿色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资金、人力、技术持续向农村流动,农业转型升级开始提速,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增加,农村人居环境变得更美,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金桥镇星河村的酿酒车间一派繁忙,工人按照传统工艺流程酿酒。(资料图)

金桥镇星河村,百亩高粱喜获丰收。(资料图)

聚焦产业提升——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近日,在金桥镇星河村升级扩建的星河酒厂里,一股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在厂房的一角,村民杨波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刚刚酿好的高粱酒倒入坛中准备封存。

今年48岁的杨波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几年前,他上要为年迈的父母患病担忧,下要为两个孩子的学费犯愁,全家的收入来源就靠种植几亩水稻,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村里办了酿酒厂,他就在酒厂打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庭。

“在酒厂上班的同时,我还种植了2亩多的红高粱,每公斤的收购价格约6元,去年仅种植高粱我就增收近3000元。”杨波说,脱贫之后,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盘活村集体经济,星河村找到了产业发展新路径。

“我们以高粱产业和肉牛养殖业,走出一条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白酒加工和下游牲畜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星河村党支部书记杨秀文告诉记者。

杨秀文介绍,星河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合作模式,村集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高粱种子并且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收购的高粱直接送到酒厂用作酿酒;秸秆酿酒产生的酒糟还可以供村里的养殖户进行肉牛养殖。

通过打造“漺河酒”品牌和高粱基地,星河村在提高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同时,促进农民户均增收。

如今,在万盛,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不少村民通过股权分红、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等方式鼓起了腰包。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我区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作为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农业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休闲旅游新业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功能链,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2023年,通过落实落细壮大村集体经济措施,全区100%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同时,我区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推广资产收益、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等8种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电商”增收模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3家、就业帮扶车间4个、家庭农场82个、合作社179个,持续助力脱贫群众增收。

南桐镇民权村,改造一新的农房鳞次栉比,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资料图)

丛林镇绿水村,稻田、乡村公路、乡村景点与村庄相映成景。(资料图)

聚焦环境整治——打造“高颜值”乡村

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整齐划一的院墙大门、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教育氛围浓郁的文化长廊……走进丛林镇绿水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所望之处皆美景,所见之处皆笑脸。

“村里的变化太大啦!以前,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时间长了,极不美观。现在,村里有很多生活垃圾桶,村民散步之余会顺便把垃圾倒入桶中。”看着干净整洁的家园,村民向祖琴感慨道。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绿水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在万盛,像绿水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层出不穷。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通过深入实施以“保洁、治污、改厕、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乡村“最美庭院”创建评选活动等方式,推进房前屋后、荒山荒坡绿化美化,持续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

2023年,全区完成农房风貌提升322户,建设公厕2座,采购垃圾处理车等相关设备车辆13辆,铺设人行便道12.19公里。新建卫生厕所161户,整改问题厕所115户。推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1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99个村(居)法律顾问、镇村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创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4个、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新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65户。

黑山镇南门村村民在公路旁的垃圾回收点倒垃圾。(资料图)


石林镇茶园村,薄薄白雪中的民房色彩斑斓,格外好看。(资料图)

聚焦民生实事——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的实效,要看群众的受惠面和满意度。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服务做文章,强基础、抓提升,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提振农民的精气神儿,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对屋顶实施防漏改造,更换崭新的琉璃瓦,南桐镇岩门村村民郭绍端彻底摆脱了“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苦恼。

石林镇茶园村村民成国一家4口从年久失修、腐蚀严重的土木结构老房子,搬进了配套齐全、还带院落的钢筋砖混结构新家。

……

在万盛,像他们一样住上了“暖心房”“安心房”“舒心房”的村民不在少数。

近年来,我区严格采取“月排查、月报告”方式常态化开展低收入群体农村住房安全排查鉴定工作,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台账,实现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动态清零。

同时,我区大力实施农村旧房整治提升工作,以沿铁路、沿高速公路、沿城市周边、沿景区周边区域和脱贫户为重点,由村民个人自愿申请,在相关工作人员现场走访后,根据农户房屋状况,对三层及以下的旧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重点实施“五整治”(整治庭院、整治屋顶、整治墙面、整治门窗、整治厕所),且优先整治屋顶,解决房屋漏雨问题,让老百姓住得安心、放心、舒心。

农业生机勃勃、村庄优美宜居、乡风淳厚朴实、农民安居乐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我区正全面释放发展动能,铺开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

   王殷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