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产值从300万元到5亿元 万盛多普泰占据全国脉血康市场七成份额

日期:2023-12-2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12-22

运转的高速生产线上,药品装袋、装盒、赋码、装箱等整个过程一气呵成……1211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位于万盛经开区的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普泰)制剂外包车间,繁忙却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

“制药过程已实现全自动化。”多普泰副总经理郭平牯说,企业的主导产品脉血康胶囊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医治,今年已收到来自全国的订单2800万盒,前三季度完成2000万盒的生产,目前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完成四季度订单。

多普泰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水蛭养殖于一体的大健康服务企业,现已成长为万盛医药健康产业的“领头雁”。企业的龙头产品“脉血康胶囊/肠溶片”系列产品最初产值仅300万元,经过多年探索与技术改进,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国家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高达70%以上。

“脉血康系列产品经历了多次技术改革和装备更新。”郭平牯介绍,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个药物干燥环节采用的是静态干燥技术,存在药物无法均匀受热等问题,影响了药物质量。对此,20142016年,实验团队深入研究了脉血康系列产品的制作工艺,提出了“低温连续动态干燥法”,通过低温,让药物缓慢、均匀受热,并保留了产品原有的物料性质和良好外观,满足了热敏性物料的加工要求。

“该项技术应用后,制药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成本降低了20%,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药物原材料的活性成分和药物成品的疗效。”郭平牯说,在制药设备方面,企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用于原料加工的水蛭打浆机现已更新到第五代。

2017年,企业成功研发了2代和3代水蛭打浆机产品,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打浆效率,却存在物料升温快,主轴易坏,故障率高等问题,而后研发的4代机器在效果上同样未能有大的提升,设备的更新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直到2022年第5代机器的投入使用,才真正实现了技术突破。”企业技术部经理罗玉林介绍,新一代产品在腔室的侧壁和底壁都设置有罐体夹层,相较于原有技术,更大程度保留了有效成分。

“接下来,我们除了全力完成订单产品生产,还在进行茶剂车间的建设与袋泡茶饮的生产。”郭平牯说,目前企业的生产线已经全部开动,全力完成今年剩余800万盒药品的生产。

目前,茶剂车间与袋泡茶饮的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罗玉林介绍,当前仍以收购现有配方和订单代加工为主,目前企业已经生产了八珍、银翘、川芎、生脉等四个品种的袋泡茶饮,现在正等待第二批车间完成审核,将根据订单需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在第二批订单中,茸杞是主要的生产品种之一。”罗玉林说,该品种由多代制药有限公司委托生产,现已经完成了小试实验,正在针对口感、性状等进行对比研究,待工艺验证完成,监管部门检查批复后,将利用第二批茶剂车间进行量产。

此外,目前企业也在推动药用水蛭的自主养殖。“养殖过程包括孵化幼苗—产茧—成品水蛭全流程。”郭平牯说,原料水蛭的养殖虽然不能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但可以通过养殖来把控水蛭的品质,从而更好地进行药效实验研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