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国重器” 感受中国力量 ——2023军事科技嘉年华全国巡展(重庆万盛站)侧记
天宫二号模型。
初夏的万盛,微风徐徐。黑山谷游客中心,参观“大国重器 固国强军”2023军事科技嘉年华全国巡展(重庆万盛站)的人们络绎不绝。
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模型、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伴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画卷铺展开来。
自5月12日面向公众开放以来,巡展吸引了各界干部群众前来参观。7个展区面积达20000平方米,图片、实物、模型等200多件(项)展览要素呈现了中国军事科技的最新成果。
运载火箭模型。
市民参观返回舱降落伞。
七大展区亮点纷呈
此次巡展设置了七大展区,它们分别是“辉煌历程”“陆战骄子”“剑指深蓝”“蓝天利刃”“鸣啸长空”“深空探秘”“逐梦未来”。
“辉煌历程”展区以时间为主线,将我国军事科技领域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形成时空长廊,再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恢宏场景。
“陆战骄子”展区以1:1比例的05式155毫米加榴炮作为主力展品,配合63A水陆两栖坦克、90式轮式装甲车、直10武装直升机、伞兵突击车等装备模型,展示了陆军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剑指深蓝”展区以舰长15米左右的1:20辽宁舰航母模型作为主力展品,配合歼15等舰载机、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核动力落艇、鹰击62岸舰导弹等模拟远洋作战环境,展示了海军五大兵种及海上作战基本态势。
“蓝天利刃”展区以1:1比例歼-20和歼-10C作为主力展品,融入我国现役先进战机、预警机、轰炸机、直升机等,展现了空军的迅猛发展历程。
“鸣啸长空”展区以“两弹一星”为主力展品,并结合导弹发射车、空天一体打击体系等内容,展示我国战略打击力量。
“深空探秘”展区展示了长征全系列运载火箭、中国空间站、天宫二号、神舟五号等1:1模型,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等实物,以此致敬中国航天。
“逐梦未来”展区则是展示未来军事现代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展区,各种高科技概念设计和未来军事发展规划,让观众看到了人民军队发展的宏伟蓝图。
据悉,本次巡展打造了向公众科普军事内容的新模式,即依托多种技术手段让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其中,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军事科技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感受国防科技的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参观军舰模型。
“国之重器”齐聚馆内
漫步展厅,强军背后的科技力量令人惊叹。陆军、海军、空军等多个军兵种的装备模型尽收眼底,广为人知的99A式数字化主战坦克、歼-20战斗机、翼龙无人机、辽宁号航空母舰等大国重器齐聚展厅,无声地讲述着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给现场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
“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真实的军事装备模型,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在室外展区,看着武直-10和歼-10B的1:1仿真模型,104中学学生陈英杰忍不住惊呼道。“虽然只是模型,但我依然从这些展品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萌发了参军保家卫国的理想,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朝着理想而奋斗。”陈英杰说。
北斗三号、东方红1号卫星、东风5号洲际导弹、原子弹、氢弹、玉兔号月球车、天宫二号……当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成果近距离展示在眼前,市民汪波感到十分自豪。
“透过日新月异的军事装备,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脱胎换骨的发展历程。”开幕式当天,汪波带着5岁的儿子前来观展,父子俩一起徜徉在军事装备模型的海洋。
从南川区赶来观展的市民文邴忠告诉记者:“我平时对军事新闻很感兴趣,会浏览一些军事网站和视频,在网上看到这个展览后就立刻进行了预约。”
除了大国重器,翼龙-2无人机等无人作战装备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翼龙-2无人机一共有6个武器挂架,能携带6枚大型导弹或12枚小型导弹/灵巧炸弹,堪比小型轰炸机。它可以执行侦察、监视和对地打击任务,适合军事任务、反恐维稳、边境巡逻和民事用途。近年来,央视军事节目多次报道了我军无人装备的运用,表明解放军紧跟趋势,打造新质战斗力。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四号返回舱实物此次也“亮相”展馆。该返回舱按其落地姿态展示,上方垂着鱼鳞状的巨大彩色降落伞,引得现场观众争相与飞船的“真身”合照留影。
市民与宇航服合影。
大咖到场共话巡展
巡展启动当天,国内军事专家、媒体大咖也纷纷到场,共话军事巡展魅力。
“万盛和国防工业、国防建设有着历史渊源。万盛人民曾担负了‘三线建设’的重任,当时,很多军工企业都设在了万盛。”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博士生导师、少将罗援回忆道。
“这次军事巡展在万盛举行,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精神上的补钙。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将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传承下去,让中华民族在这种精神的传承中实现伟大复兴。”罗援说。
“举办巡展体现了万盛深入推动国防教育,进一步宣传推广军事科普知识,这对广大市民,特别是对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军事专家、央视特约军事评论员、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大校曹卫东接受采访时说。
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在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看来,本次军事巡展以科普视频、科普图文、虚拟现实、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打造了具有科学权威的前沿科技传播平台,对积极开展军事科普工作、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均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开启了军事科学技术普及和全民国防教育的新征程。
(刘亚兰 王泸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