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学习二十大——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日期:2022-11-0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11-02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   令狐鞠慧

逐绿前行   多维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谋划。”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令狐鞠慧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是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下一步,全区自然资源系统将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其实质内涵,从多个维度的“和谐”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区落地落实。

以空间规划为引领,推进国土空间格局“和谐”。主动融入“成渝双城”、“一区两群”建设,按照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全面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加快编制完成并实施区、镇、村三级和总规、详规、专规三类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完善、协调、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合全区各级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完善各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筹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全区“一个标准、一个体系、一个接口”,充分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全过程。

以保障发展为主线,推动自然资源要素配置“和谐”。一方面,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对今后几年的项目用地需求开展摸排调研,并逐一制定保障时间表和线路图;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更加细化分析研究土地供应全流程涉及工作,科学、系统、高效完成土地供应及供后监管工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全面清理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采取“销号存量、杜绝增量”的方式对增存挂钩涉及的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未按期开工竣工等问题逐步消化。另一方面,强化矿产资源保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矿产基础作用,高质量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严厉制止、打击违法违规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有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并按照《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打造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非煤矿山。强化林业资源保障,创新林长履责方式,常态化坚持乡村林长巡林制度,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强化森林采伐限制管理,同步完成《万盛经开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探索开展林业碳汇工作,通过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和格局,实现森林碳汇能力的全面增长,提升林业碳汇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的作用。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推进生态系统“和谐”。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不打折扣地执行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稳妥有序补足耕地缺口,2022年至2024年,重点实施灌木林地(撂荒耕地)和废弃园地清理恢复耕地,2025年至2026年,集中实施低效林园地及林地空间优化,确保耕地缺口全面补足;有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坚持在建矿山“边开采边治理”,进一步落实矿山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完成全区142.2公顷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

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梁正和

坚持生态惠民   建设绿色宜居之城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正和说,下一步,该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生态惠民,保护好我区的生态环境,让水更清、河更美、城市更宜居。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化排污与排碳融合,将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及履约情况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严格环境准入,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打好环保“一票否决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运用市生态环境局建设的“三线一单”智检服务系统进行分析研判,为重大项目提前介入、选址选线等方面提供参考建议;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政策和举措、建设项目审批办事流程、“渝快办”等宣传,积极与市局对接系统融合,进一步提升网上受理率。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下功夫。 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氮氧化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治理;强化执法检查,以重点涉气企业执法监测、机动车尾气路检等专项行动为抓手,督促企业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减少重点时段污染物排放。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推动煤电化园区水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稳步开展城镇污染治理,持续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和乡镇雨污管网;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基本完成羊喝坪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整治工程,推进孝子河流域碰头岩处关闭煤矿涌水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万盛经开区“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规划、“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督促辖区内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制度,完成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完成化工园区、化工企业等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

在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上下功夫。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司法联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系列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持续增强监测基层能力,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做好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增强对重金属、化工等企业的监管力度,妥善处理环境信访投诉,强化“12369”接访和处置力量,切实解决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加强环保宣传力度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完善讲师团配置和宣传计划,组织各部门业务科室负责同志、业务骨干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微宣讲活动,全覆盖式大宣讲;推动机关、社区、学校等开展绿色创建行动,广泛宣传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崇尚、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的良好氛围,深入推动绿色发展。

金桥镇党委书记   肖玉梅

凝心聚“绿”  描绘生态富民新画卷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金桥镇党委书记肖玉梅表示,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具体部署,为金桥打造航空产业重镇、生态农旅强镇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下一步,金桥镇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坚决有力地守护好绿水青山,努力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的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坚持生态赋能,始终践行绿色理念。一方面,依托舆论宣传平台,加大力度宣传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农民绿色发展意识,提升农民绿色发展技能,激发农民绿色农业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其引进绿色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进行绿色技术改造升级,发挥其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坚持生态富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打造优质稻、油菜、高粱、生态鱼等种植养殖基地,全力推广“夜郎贡米”“漺河酒”“青山酸椒鱼”等特色产品;以青山湖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丰富“金桥山货”区域品牌内涵;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以乡村度假、生态养生、休闲农业、乡村慢生活体验为主的风情山水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特色农业、农庄和民宿,积极规划建设中小型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体验式家庭农场,助推农事体验、文化休闲、健康养生等业态提速发展。

坚持生态兴镇,着力打造绿色家园。持续推进青山湖美丽家园工程提质升级建设,抓好房屋风貌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以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助推万正高速、万金公路升级改造建设,不断畅通金桥出境通道,疏通境内微循环;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聚焦康养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青山湖康养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切实把金桥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构筑绿色屏障。加大力度治理河湖库塘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谋划青山湖环线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整治提升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执法、土地开发整理等工作力度,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释放土地资源生产潜能;全面做好林业管护,实现绿色发展增效提质。

黑山镇党委书记   米  谷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   走好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黑山镇党委书记米谷说,党的二十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不仅回应了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丰富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解。

下一步,黑山镇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两山”理念,筑牢青山绿水屏障,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比较优势,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产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优先护好绿色家底。立足规划引领,加快编制黑山镇国土空间规划,持续优化生态空间;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守住生态红线;全面落实河长制,坚决打赢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全面推行林长制,严格落实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做实做好林木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等重点工作;实行镇、村、组、户四级联防机制,毫不松懈抓好森林防火,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强化扬尘、露天焚烧等领域管控,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农村清扫保洁全覆盖成果,守好绿色环保底线。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依托优质生态自然资源,全面推进万盛旅游“第三次创业”,培育壮大“旅游+现代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推进未名重庆生物医学共享实验室、黑山谷国际医养GHP中心等高端康养项目建设;依托人文环境优势,加快打造鱼子村大铺子、北门村河沟家园、南门村林口社、天星桐梓园等民俗聚居地;依托特色农业优势,有序推进黑山现代农业园、千亩水果公园、稻鱼基地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依托全域旅游优势,加快推进万盛之眼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尝黑山菜、饮黑山酒、品黑山茶、食黑山果”的特色旅游模式,积极构建鱼子新区、林口桃花园、鱼子半坎、灵官殿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注重品质擦亮绿色名片。紧紧抓住绿色发展关键,利用好“黑山谷猕猴桃”“黑山谷方竹笋”等国家地理商标,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力、区域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利用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着力塑造黑山猕猴桃、方竹笋、糯玉米、土黄鳝等优质特色产业品牌形象;统筹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创建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研学民宿等特色鲜明的优质旅游品牌,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全力打造立足万盛、辐射重庆、面向全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高地。

(曾  姚   刘亚兰   戴  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