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发展纪实:廿载风雨铸辉煌 乘势扬帆再启航
万盛福耀厂区
在岁月的长河里,二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重庆万盛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盛福耀”)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二十年。
二十年前,沐浴着新世纪发展的春风,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福耀集团在万盛布局,万盛福耀落户盛城。
二十年,迎改革大潮之势,乘风破浪;二十年,问经济发展之需,孜孜无怠。
2021年9月,万盛福耀迎来了二十周年的生日。
风霜砥砺,玉汝于成。回顾这二十年,是万盛福耀奋斗不息的二十年,多点“开花”的二十年,创新发展的二十年。
初起步:福耀落户盛城 玻璃产业从无到有
说起玻璃,人们对它最直观的感受是十分易碎。但有一种玻璃,它比较“坚硬”,在意外破裂时,不会像普通玻璃那样易碎,也不会形成锋利的刃口,这就是万盛福耀生产的汽车玻璃,它是一种功能化的安全玻璃产品。
日前,记者前往在平山产业园区版图中格外耀眼的万盛福耀。
在生产车间内,第一道工序就是切大片。一片大规格的原片玻璃在全自动生产线上,几分钟便被切成了几片大小相同的小片玻璃,再经过掰边、磨边、洗涤、烘干、印刷等工序后,进入巨大的成型炉,通过高温加热,把玻璃加工成具有各种型面尺寸且安全性能高的汽车玻璃。最后经过包装工序安装各类附件后,一片片汽车玻璃成品装箱销往全国各地。
2001年,福耀集团在万盛布局首家企业——万盛福耀,这也是盛城第一家规模化的玻璃产业企业。
筑巢引凤,花香蝶来。近年来,万盛引人才、聚资金、育环境,着力打造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二十年间,福耀集团在万盛投资建成万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筹建万盛福耀新工厂,建成年产50万套镀膜玻璃、350万套高档轿车玻璃等项目,为一汽大众、福特、现代、长安、上汽通用五菱等汽车品牌提供产品,西南地区近70%的汽车玻璃都是万盛福耀造。
福耀集团布局西南地区之所以选择万盛,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万盛福耀总经理颜爱兵坦言:“一是重庆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汽车玻璃市场需求量大;二是万盛厚植‘玻璃文化’,打造西南‘玻璃城’,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发展;三是全区各级各部门真心诚意为企业服务,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福耀集团在我区布局工厂,引领了万盛玻璃产业的起步发展。二十年来,全区玻璃产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品种从寥寥无几发展到了应有尽有。
谋发展:实施“机器换人” 助力产业升级提效
“设备比人多”,这是记者走进万盛福耀的夹层合片数字化车间最直观的感受。
在该生产车间,没有看到想象中工人忙碌生产的场景,玻璃的取片、卸圈、粘底座、运输、堆垛等环节都由一台台机械手完成;自动生产线上的原片上片、预处理、印刷、烘弯成型等全流程的实时数据,都能通过数字化的MES系统实时、快速、全面地体现和传递;玻璃的外观质量、附件位置通过自动检测设备自动判定、分流。
万盛福耀人事部经理谭瑞雪介绍,“十三五”期间,该公司每年投入1.5亿元实施研发和技术改造,推动生产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用机械手替代人工,实现了“机器换人”。
何卫曾是磨边工,也是被“机器换人”替换下来的工人之一。他现在的新工作是调控员,负责操控机器人对玻璃原片进行自动上料、加工,对全自动数控设备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如今的他实现了从操作工人到技术管理型人才的转变。
“‘机器换人’带来的并不是员工的大规模减员。”谭瑞雪介绍,通过技术改造,公司上马了一大批新设备和新生产线,构建起了IT技术驱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协同平台,这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岗位。以前在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通过培训转岗到新的技术、管理岗位,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以福耀集团自主研发的边窗玻璃全自动生产线为例,此前需要搬运、磨边、钻孔等人工操作的预处理环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通过这套设备,现在不到3秒就能生产1片边窗玻璃。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技术改造,如今,万盛福耀的1000多名员工总数维持不变,而公司的产能却比过去翻了一番,实现了年产高档汽车玻璃近400万套的目标。
求突破:坚持绿色发展 创新成果多点“开花”
“在以技术创新实现产能大幅增长的同时,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谭瑞雪说,一方面,通过开发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实现了产品质量和功能性能升级,减少有毒有害材料的应用,油墨、银浆、PVB等材料均已实现国产化、无铅;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效率、降低电的消耗,以钢化玻璃平均电耗为例,在10年前每平方米的电力单耗为11度电,而现在只需要7.8度电,节能幅度约30%。
看似简单的汽车玻璃,除了隐藏着许多“绿科技”,还必须在实用性、舒适性等方面进行功能扩展。
谭瑞雪带领记者来到万盛福耀的产品展示厅。这里,宛如一个多彩的汽车玻璃世界:防晒节能的镀膜热反射玻璃、可以在透明与不透明之间随意切换的调光玻璃、能接收无线电波的镀膜前挡玻璃、能自动加热除霜去雾的夹丝玻璃……这是万盛福耀的实力与荣耀,更是其立足西南地区行业翘楚的支撑。
公司开发的镀膜热反射玻璃,通过在玻璃内层镀膜,在阻挡99.9%的紫外线,反射60%-65%红外线的同时,透光率仍达75%以上。
在展厅,记者用手感受了一下:强光射灯照射下,镀膜玻璃背面的温度明显比普通玻璃低很多。
“汽车上的镀膜玻璃在太阳光下暴晒后,摸上去不烫手,没有镀膜的玻璃温度最高达90℃!”谭瑞雪自豪地说,这项技术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量产上市后,深受客户青睐。
强带动:解决群众就业 创造良好成长空间
2020年,万盛福耀玻璃年产值达13.6亿元,入库税金6522万元,带动就业1400余人。落户万盛20年来,累计缴纳利税7亿多元。随着企业业绩的稳步增长,未来,这一数据还将持续攀升。
数据带来的突破有目共睹,但如果说税收是企业为当地政府带来的直接收入,福耀对万盛的间接贡献远不止如此。
“我刚来时从普工做起,按规定完成任务,一个月能拿到2800元,一年后,便开始从事调配员岗位的工作,薪资将近翻了一番。”现为包装班班长的朱雪君于2017年从煤矿转行入职万盛福耀,已是4个年头。对于曾经在煤矿采煤的他来说,幸福感就是从地下转地上的敞亮感。
解决就业只是万盛福耀迈出的第一步,如何给予员工更大的成长空间,使其成为优秀的人才,万盛福耀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思考。
公司逐渐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热情。福耀集团每年投入数亿元进行产品及技术升级,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鼓励全员创新,集团每年斥巨资奖励创新个人和团队。2008年开始,在企业内部设立集团创新奖,目前已经挖掘上万个创新项目,其中50%来自一线员工;2012年开始,集团开展“零投诉”示范工序活动;2016年,更是投入数百万元,设立董事长奖、总裁奖、最佳工匠等十余个创新奖项,让每一个福耀人都可以从创新中成长。”万盛福耀持续改进部经理罗委说。
为了让生产更规范有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2017年以来,万盛福耀还积极推进“五星班组”建设,通过开展生产技能提升培训、优化交接班制度、进行军营文化、家文化培养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素质、提高生产效率。“自启动‘五星班组’建设以来,现场管理及人员素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效率提高了15%,不仅激活了班组这个活‘细胞’,使队伍更加稳定,生产生活氛围更加融洽,班组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涨,还为持续攻坚创效注入了强劲动力。” 罗委说。
二十载,福耀正青春,万盛正风华。
和着温润的秋风,伴着潺潺的流水,万盛福耀必定在新时代潮头舞出更绚丽的姿态。
(刘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