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研究:重庆市万盛经开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万盛经开区税务局 王川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全世界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全国确定的资源型城市已达到262个,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发展不可持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了必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生转变,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开采发展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已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到2035年国家高质量发展目标和方向。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一步指明了路径和发展方向。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原重庆市万盛区,以下简称万盛)是一座因煤炭资源开采、洗选而发展起来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围绕煤炭资源形成了以煤炭开采、煤炭洗选作为支柱产业的单一经济结构。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十四五“双碳”目标的确立等系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以及数十年的大规模开采后,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等问题,转型发展成为万盛的必然选择。2009年万盛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煤炭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之一,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转型之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45号),万盛分类为衰退型城市之一。本文以万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为例,选取税收数据和其他相关经济数据,对2019年--2023年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万盛在转型发展中取得成绩,分析发展过程的举措,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换道超车。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是新时代推动我国五位一体发展的根本路径,是统筹国内发展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升级,质量更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长期依托于煤炭资源开采发展经济的粗放模式,会随着煤炭资源储存量的不断减少,变得不可持续。如何促进资源型枯竭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成为当前政府及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1.2 研究的意义
全国目前共有资源型城市262个,占我国总城市数量的近40%,主要分为五大类:石油类、金属类、非金属类、森林型资源类等。根据资源开采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三批共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中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37个。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45号),万盛属于衰退型城市之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升级,有助于缓解当地经济和社会矛盾,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而且事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万盛为例,大量运用税收数据和其他相关经济指标,深入分析当前万盛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2.1 国内研究述评
我国在新中国以后才开始大规模推进工业化进程,起步时间晚,相应资源枯竭型城市形成的时间较晚,国内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主要是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资源枯竭型城市带来的问题逐渐暴露而逐渐开始,重点集中在资源型城市的基础理论、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多元化发展、城市运行与城市经济转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方面,到八十年代末,初步形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的理论框架。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资源型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以及资源枯竭问题更加突出,国家更加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发展问题,有关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例如,对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研究,对自然资源与城市空间的研究,对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等等,这些理论成果的出现,为国家出台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基础理论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性、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例如:沈镭、程静(1999)认为矿业城市具有矿区向城市演变过程突发性、城市化层次低、虚假“高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机制与企业之间约束、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等特殊性,并提出了维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机理与对策。
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要素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参与主体的作用、各种要素的作用等。从参与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多方面。例如:龙灏(2019)从城市空间规划本身出发,从资源开发带来的城市问题入手,完善规划编制体系,达到推动城市转型的目的。
三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实践研究。研究的重点是选取具体的某一个或者几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研究,分析转型发展实践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例如:房雪峰(2020)以新泰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为案例,对其转型发展实践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发展规划对策建议。
1.2.2 国外研究述评
国外工业化起步较早,资源枯竭型城市带来的问题出现也较早,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也较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开始了相关理论研究的启蒙阶段。例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 Innis以“飓风”一词来形象形容单一型资源城市从资源开发时期的高速发展,到资源枯竭以后迅速没落的动态阶段。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是对早期理论研究的丰富阶段。例如:美国学者 Marsh 根据 Bradbury提出的“衰退阶段”理论,对美国的一个煤炭城镇居民社区进行了研究,由此提出的“社区互动”概念则成为大部分学者研究的方面。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思考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末期,重点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的研究。例如:Barns通过研究加拿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果要成功转型,必须建成新的经济产业,如果没有建成新产业,就会转型失败带来经济下降、失业率剧增等社会问题。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以来,重点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例如 Markey Sean 依据区域规划及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哥伦比亚省为例,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应从资源转向竞争优势发展。
1.3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章在写作过程,使用了包括中国知网在内的多个文献数据库,并查阅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从中提取出可以支撑论文写作的观点。同时,获取了大量经济、社会、产业等相关数据,为分析梳理万盛转型发展情况提供了依据。
(2)实地调研法。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万盛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制造业产业发展情况,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开展了实地走访,并询问了企业、相关部门、居民对万盛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建议等,为万盛转型发展策略提供思路,得到对万盛发展状况的直观感受,为论文的写作做好基础。
(3)对比分析法。通过多角度多维度提取近五年的相关经济税收数据,通过对2019和2023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更加直观的展现各产业发展变化情况,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市场主体变化情况等。
1.3.2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首先进行定性分析,分析万盛转型发展取得成绩,再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运通税收大数据以及相关经济指标,从税务登记、税收变动、主要经济指标变动等进行定量分析市场主体变化,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研究的创新点立足税收的独特角度,大量运用了相关税收数据,纵向分析万盛近五年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指出万盛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型城市主要分为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先矿后城”模式,即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慢慢聚集人口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另一种则是“先城后矿”模式,即在自然资源开发之前,已经有城市存在,之后依赖资源的开采带动城市的发展。万盛属于第一种发展模式,因煤矿的开采、洗选不断发展,最终形成的移民城市。
2.1.2 资源型城市的特征
一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设施建设主要围绕资源相关产业展开。
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城市主要发展资源开采和加工业,其他产业产生投入较少,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
三是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限于粗放的发展方式以及数十年开采形成的历史遗漏问题,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地质沉陷、土壤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
四是企业职工较难再就业。随着资源相关行业萎缩,出现了许多下岗职工,但这部分大部分知识水平低,缺乏其他专业知识技能,难以实现再就业。
2.1.3 资源型城市的标准
根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2年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报告中,确定资源型城市的标准如下:
1.资源型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
2.资源型产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1亿元,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亿元;
3.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在5%以上;
4.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1万人,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
满足以上四个标准之一的城市都属于资源型城市的范畴。
2.1.4 资源枯竭型城市标准
资源枯竭型城市也被称为衰退型城市,是指对于自然资源开采量超过第一次测量时的 70%以上的资源型城市,或者资源的开采已经进入末期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都有以下 4 个共同点:一是产业的效益随着资源量的减少不断下降;二是资源产业逐渐萎缩,缺乏替代产业;三是经济实力较弱;四是工人的平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理论基础
2.2.1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其主要资源关联度非常高,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是与其主要资源开采生命周期相关。因资源的大量开采而快速发展,又因资源枯竭开采量减少而迅速衰弱。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可以按照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划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最佳转型期应是在产业生命力开始下降且城市仍处于成熟期的阶段。
2.2.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威胁到后人发展的动态平衡,具有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大特征。可持续发展重视长久性的发展和当前的经济增长水平,保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者互相协调。 “需要”主要是指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对需要的进行限制则主要是指对会影响未来发展或会减少未来环境承载能力的过度需求的限制。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三方面协调统一。
3 万盛转型发展的条件与阶段分析
3.1万盛基本情况
3.2万盛转型发展的有利因素
3.2.1良好的区位优势
3.2.2 良好的工业基础设施
3.2.3 丰富的旅游资源
3.3万盛转型发展的不利因素
3.4万盛转型发展的主要阶段
万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从21世纪初开始到2009年。
第二阶段基本成型阶段,从2010年开始到2019年底。
第三阶段成熟发展阶段,从2020年至今。
3.5万盛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
3.5.1科学制定转型发展规划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因此,在转型发展前,万盛立足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着眼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国家空间发展布局,科学制定了转型发展规划。
3.5.2 规模布局重点发展产业
万盛坚持突出重点产业,在旅游产业和工业产业进行了集中投入和规模布局。
3.5.3立足定位建设基础设施
万盛根据自身转型发展定位,围绕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配套制度。
3.5.4 开展社会综合治理
根据自身煤炭工人多、采煤沉陷区面积大等特点,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和煤矿关停下岗工人安置培训工作。
4 万盛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
万盛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转型发展要求和地区发展迫切需要,运用好国家支持转型发展政策,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新产业,不断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取得巨大成就,转型发展逐渐走上成熟。
4.1 经济总量不断增大
4.1.1 市场主体不断增加
4.1.2 税收总量不断扩大
4.1.3 营业收入不断增长
4.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3 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4.3.1 支柱行业更加绿色
4.3.2 制造业发展迅速
4.3.3 批发和零售业更加活跃
4.3.4 电力行业快速增长
4.3.5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4.3.6 旅游业不断升级
5 万盛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万盛转型取得了巨大成绩,走上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也暴露出了不少新的问题,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发展。
5.1旅游产业竞争力不足
5.2 产业链短集中度不高
5.3 基础设施升级速度慢
6 万盛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持续做强旅游产业
6.2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
6.3 不断升级基础配套设施
参考文献
[1]王茗森.资源枯竭型城市泸州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2]陈皓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锦州.渤海大学.2018.
[3]彭骁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2.
[4]房雪峰.新泰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及规划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0.
[5]陈超.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期应急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J].中国应急管理.2013,(2):48-53.
[6]李明,张海峰.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 2012,(6):4-5.
[7]崔宁.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研究[J].广西节能,2020(01):16-17 .
[8]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01,06:96-99.
[9]武春友,叶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6-9.
[10]董锁成,李泽红,李斌,薛梅.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5:12-17.
[11]王奇.资源城市转型重生的淄博样本 .淄博日报 2023.7.10第 001 版.
(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