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社科园地

社科研究:初中历史课堂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日期:2025-08-0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8-01

初中历史课堂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重庆市第 104 中学校课题组    赵刚王继军黄科英张艺兮杨琼


【摘  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要》)。初中历史课堂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既符合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要求,又能紧扣《历史新课程标准》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更能彰显民族文化无穷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使命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民族文化;融合


一、现状分析

二、理论来源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要》中第十篇章《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论述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课题组教师自行查阅的有关历史教学论著。

三、研究目的

1.探索、总结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各环节,融合传统文化的类型、策略和手段;

2.积极的推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4.学生能深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对与提升民族凝聚力重要意义,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5.历史课堂与重庆及万盛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如地方风俗、抗战文化)有机融合,实现历史核心素养提升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的共推动。

四、研究方法及进度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对我校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获取了有效数据500多份并进行数据分析。全程跟踪掌握课堂教学中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根据反馈的信息,实时调整“融合”策略。

2.资料收集法:定期将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涉及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收集整理,并做好阶段性的分析总结;定期将有关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练习收集分析,应证课堂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最佳操作方案等。本课题组收集整理教师教学设计13份、课堂实录7堂、作业设计、学生习作12篇、学生手抄报90份。

3.行动研究法:通过预设与传统文化学习相关的主题探究方案,指导学生实践探究,如:参观万盛科技馆、端午节活动等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动性。

4.教育实验法:教研组大力推动课题组示范课作为主题教研研讨课。将研讨形成的“融合”方案,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反思、在实践,逐步形成了开放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模式。

(二)研究进度

课题准备阶段:20243月至20246月上旬;

课题实施阶段:20246月中旬至20249月;

课题结题阶段:202410月至11月。

五、研究成果

(一)潜心研讨,共谋方案

(二)依托新时代理论,定位课题研究

(三)实现学生为主体,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本文有删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