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研究:关于繁荣我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调查研究
关于繁荣我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调查研究
文化旅游局课题组 方 堃 王 浩 张天阳 孟润澜 宋 悦
近年来,国家始终坚持以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核心途径。在基层,各级各部门将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作为推动地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将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我区也紧紧围绕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新特点,各级各部门对基层文艺作品创作的新要求,将提升地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水平作为实现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见后文分析),我区群众文艺作品在创作数量、创作质量上同文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在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外出参加的群众文化比赛展演中,往往通过采购区外高水平文艺作品,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满足社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在对外展演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结合当下全国基层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大趋势,以全面梳理近年来我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基本情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我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当下全国文艺作品创作趋势
(一)内容为王是核心,全面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近年来,文艺作品内容大都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作。一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作品,如歌曲作品《领航》、舞蹈作品《党的光辉照我心》等;二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如唢呐曲《百鸟朝凤》,舞蹈作品《醉鼓》等;三是反映各地特色文化、个性化、差异化文化的作品,如陕北民歌《信天游》、蒙古族舞蹈《鸿雁》、新疆舞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四是反映同当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如歌曲《常回家看看》、油画《重工业—安全生产》等。通过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等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人民群众接受、认可的作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在先进文化中陶冶情操。
图1:陕北民歌《信天游》
图2:蒙古族舞蹈《鸿雁》
(二)作品质量是关键,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当前,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在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个性化、独特化。作品质量的高低、作品是否被认可,人民群众是最终的审判官和永恒的风向标。这就要求文艺作品必须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开展创作,在自身内容、展现形式、传播方式、科技智慧等方面提升质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通过创作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群众参与是根本,全面体现群众艺术人民参与。当前,在人民群众物质需求得到全面满足时,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全民艺术普及率越来越高。人民群众越来越渴求政府、社会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来满足自身需求,提升自身水平;希望通过自身的文艺功底、文艺水平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通过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来开拓眼界、寻找不足,通过全民艺术普及让人民群众在文化艺术中寻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下我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基本情况
当下,我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主要由区内群众文化工作者(如文化馆专业干部、各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干部)、区文联各文学艺术协会会员、区内各级各类学校文艺教师以及基层群众文艺爱好者,他们热爱文艺创作并有一定文艺专业素养或文艺功底。据了解,全区大约有2000人左右热衷于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其中,水平相对较高、创作的作品能够代表我区参加各类群众文艺展演比赛的人占10%左右。
全区群众文艺创作者创作的作品以美术、书法、摄影等平面艺术类为主,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门类相对较少。创作数量大约2000件/年左右(按前文2000人,每人每年创作1件计算)。在选送、推荐文艺作品参加各级展演比赛方面,以文化旅游局为例,2022年—2023年期间,分别选送、推荐音乐类作品20余件、舞蹈类作品10余件、美术类作品100余件、书法类作品近200件、摄影作品100余件,参加各级各类展览展演比赛。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荣誉4项,市级展演、比赛获奖(含入围)作品41件。
作品名称 |
参加展演比赛名称 |
主办单位 |
作者(演出者)姓名 |
具体奖项 |
奖项类别 |
《务图窝妥》 |
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
中国舞蹈家协会 |
张鸿霞 |
银奖 |
国家级 |
《红苗舂米舞》 |
“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作品创编征集活动 |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
张天阳 |
入选全国优秀广场舞作品名单 |
国家级 |
《青山听雨》《急马出山》 |
全国器乐展 |
文化和旅游局 |
张天阳 张秋霞 |
优秀乐种组合 |
国家级 |
《九儿》(唢呐独奏) |
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
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 |
张秋霞 |
三等奖 |
国家级 |
《红苗舂米舞》 |
2022重庆市广场舞展演总决赛 |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
张晓 张天阳 |
一等奖 |
市级 |
《务图窝妥》 |
第八届“小白鸽”重庆市少儿舞蹈比赛 |
重庆市舞蹈家协会 |
张鸿霞 |
一等奖 |
市级 |
《金桥欢乐歌》 |
2023重庆市广场舞展演总决赛 |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
张晓 张天阳 |
二等奖 |
市级 |
《陶醉》(摄影作品) |
第二十一届重庆市美术书法摄影联展 |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
曹永龙 |
二等奖 |
市级 |
《亲亲的绿水亲亲的家》(小合唱) |
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 |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
聂倩倩 孟润澜 张秋霞等 |
三等奖 |
市级 |
《农耕机械助力乡村发展》(美术作品) |
“首届川渝两地乡村振兴新农民画联展” |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
李彩旗 |
三等奖 |
市级 |
表1:2022年—2023年万盛经开区部分获奖文艺作品一览表
三、我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深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但群众参与度不高。
(二)创作特色文化文艺作品,但作品辨识度不高。
(三)广泛组织作者开展创作,但文艺精品率不高。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作品激励机制,调动创作热情。
(三)加强特色文化交流,提升作品质量。
(五)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壮大创作队伍。
(六)提供优质艺术养分,优化服务阵地。
五、小结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区文艺作品创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需要全区文艺作品创作者、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艺术爱好者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共同面对。认真思考分析、充分调查研究,从文化艺术发展的趋势着手、从文艺作品创作的规律着手、从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着手,结合万盛实际,苦练内功提升能力、精益求精争创佳作、外出交流开阔眼界,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开展创作,结合万盛的特色文化开展创作,融合各地先进文化长处开展创作,为万盛群众文化实现大繁荣、大发展,为万盛群众文艺创作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守正创新。
(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