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研究: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景城融合发展 ——万盛经开区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的结合探索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景城融合发展
——万盛经开区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的结合探索
规划自然资源局课题组 甄玉君 甘玲俐 兰川坤 沈诚 杨念
第一章 引言
我国的国土空间包含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4种类型,总量不变、此消彼长。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以外延扩张为主,导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减损,城市内部也存在荒废、闲置、利用率低等未充分利用土地的情形,不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规划原则。2022年,万盛经开区认真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政策,促进城市发展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推进闲置资产的高效盘活,加快景城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全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带动先导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旅游目的地。
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城市更新,本次调研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国家政策为基础,城市规划为框架,立足万盛经开区旅游“三次创业”的目标任务,探讨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整体谋划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结合的方式方法,助推景城融合发展。实现优化城市更新路径、提升全域旅游实施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
第二章 研究背景
(一)高位引导,探索城市发展新思路
坚持修复、更新和激活已开发建设用地,是推动闲置资源再利用的重要课题。受耕地保护政策、资源环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城市发展总体上进入了存量更新阶段。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2021年3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二)文化铸魂,探索旧城活化新途径
坚持文化保护导向的城市更新,是旧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老城区作为城市文脉的传承地,其拥有的历史印记、美学艺术、物质遗产及人文情感是无价的文化遗产。万盛经开区是巴渝文化的承载地、抗战文化的见证地、移民文化的聚集地,文化资源丰厚,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老城区面临功能衰退、环境恶化、硬件设施老化等问题,其承载力难以应对现代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老城记忆的流失和断层是整个社会的遗憾。
(三)全域协同,探索旅游升级新举措
坚持更新老城、链接新城协同推进,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万盛历经几十年的旅游转型发展,已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但与周边的品牌景区相比,万盛城区的发展相对缓慢,作为中心枢纽和城市形象的老城区,不仅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原住民的需求,整体风貌、功能设施与全域旅游的衔接也有待升级。在城市更新中,应以万盛经开区旅游“三次创业”为契机,整体规划老城与周边景区的联合发展,形成景城一体化的综合型城市布局。
第三章 研究目的
(一)研究主题:城市更新。
(二)研究方向:万盛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的结合探索。
(三)研究范围:万盛经开区总面积56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9.30平方公里,是集中建设的区域,为本案主要调研范围。
(四)城市更新、旧城活化、全域旅游含义剖析
1. 城市更新:对城市中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进行“微创手术”,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2. 旧城活化:在保持街区原住民生活延续性的前提下,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振兴街区活力,充分激发街区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3.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经济社会资源,统筹规划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目的。
(五)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的关系
1. 相生相荣:在城市发展层面,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相互促进、相生相荣。一方面,城区作为全域旅游的“第一站”和“连接环”,在游客体验和空间链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城区品质提升,而存量更新为先的新阶段,旧城活化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必经途径。另一方面,依托于全域旅游,能够为旧城土地利用、资源转型、产业升级、投资促进等方面带来新引力、新活力、新动力,并推动文脉传承、文化复兴的创新性发展。
2. 相生相离:在以人为本层面,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相互独立、相生相离。全域旅游多服务于外来旅居客,目的地游是其追求的休闲方式,而旧城活化不仅服务于旅居客,更长的时间范畴内要为城市原住民的生活品质买单。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必须注重其独立性,才能避免打卡变打扰、烟火气变乌烟瘴气。
3. 小结:面对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的复杂关系,要同时做好有效融合与有机分离。一方面充分打破壁垒,贯彻“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发展理念,实现“景城融合”。一方面要注重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性、体验的差异性、情感的多元性,制定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规划,满足全时段、全龄段的不同要求。既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又要创造高品质生活,做好具有万盛特色的“鸳鸯锅”—有限交融,内有乾坤。
(六)研究目的
一是为万盛战略规划精准定向。
二是为万盛城市建设定谋定路。
三是为万盛创新发展固根定心。
四是为万盛提档升级举旗定性。
第四章 工作路径
(一)研究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本研究秉承实际实地原则,全面解读上位规划、调研现状情况、研究案例文献,最终得出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的举措和方法,建立可行的策略机制。
(二)“1421”研究模式:一个目标、四个步骤、两个提升、一个典型案例。
一个目标:实现优化城市更新途径、提升全域旅游实施效益,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
图1.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结合“望闻问切”四步探索法
四个步骤: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结合“望闻问切”四步探索法:①上位规划解读:分层分类“望”,把握全域“主旋律”;②现状情况调研:实际实地“闻”,出好本地“优势牌”;③案例文献研究:深挖探究“问”,淬炼旧改“杀手锏”;④启示思考总结:真抓实干“切”,打胜落地“攻坚战”。
两个提升: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将旧城活化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助推景城融合发展,提升老城原住民生活品质、提升来旅居客体验感。
第五章 经验总结
(一)上位规划解读:缝合城市,景城融合发展,变“满天星”为“一轮日”。
(二)现状情况调研:精准定位,强万盛记忆,变“老大难”为“风景线”。
(三)案例研究:共治共建,高效落实要素保障,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第六章 目标计划
(一)焕新生活空间,打造景观万盛——从需求侧出发,创造高品质生活。
(二)多维度缝合城市,打造共享万盛——从供给侧出发,推动景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三)增强文化属性,打造文化万盛——讲好万盛故事。
(四)创新运作模式,打造智慧万盛——端好城市更新项目运作的“水平仪”。
第七章 结 语
万盛经开区正值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时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旧城活化和全域旅游结合的城市更新,既主动融入和积极服务全市“一号工程”建设,又紧扣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万盛发展实际,是提升万盛经开区城市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重要手段。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景城融合发展,建设景观万盛、共享万盛、文化万盛、智慧万盛,助力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