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社科园地

社科研究:万盛体育事业发展纪略

日期:2024-05-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4-05-08

1955年重庆市南桐矿区建立。建区之初的万盛体育事业,是在极端落后中艰难起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区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竞技体育快速起步,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建区之初,我区体育活动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由各级工会或共青团组织分管;体育设施相当简陋,只有几个简易篮球场;体育教练人员和运动人员缺乏,竞技体育举步维艰。1957年,我区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管理体育工作。从此,我区开始举办各项赛事选拔优秀运动员,竞技体育得以正式展开。

当时,组建了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队,参加重庆市竞赛获得较好成绩。如1957年重庆市首届农民运动会,国营海孔农场农民篮球队获得第一名;1959年重庆市第二届体育运动大会,王前荻获得射击第一名并破市纪录(76环)。“文革”期间,我区体育管理机构被撤销,竞技体育受到一定影响。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竞技体育得到较快发展。1976年,我区创办了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大力培养运动员。同时,组建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运动队,参加四川省、重庆市竞赛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如1973年重庆市青少年羽毛球赛,我区获得青年男子团体和单打第一名;1974年重庆市羽毛球选拔赛,我区获得男子单打第一名;1974年重庆市春季田径运动会,我区选手袁清安获得手榴弹投掷第一名。

同时,我区向重庆市、四川省输送了赵梁敏(女)、裴继宁、王小宁、刘小放(女)、钟波等运动员。改革开放以后,我区竞技体育迎来了快速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组建了武术气功、门球、棋牌等体育协会,加强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传统项目运动队建设,积极参加重庆市、四川省、国家以及国际等赛事,成绩喜人。如1980年重庆市少年儿童短跑跳跃赛,我区获得女子200米第一名;1982年四川省羽毛球赛,我区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名;1983年四川省第五届运动会,我区获得羽毛球男子团体第一名;1986年四川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我区羽毛球队代表重庆市参赛,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名,为重庆市捧回省“青运会”第一座金杯;1994年全国青少年羽毛球赛,区籍队员阙宁、罗曦霖获得专业男子双打第一名,向春艳、胡琳霞获业余组女子双打冠军;1997年重庆市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我区获得羽毛球项目团体总分、金牌和奖牌数3个第一名,梁大林获得男子乙组标枪金牌(成绩45.54米),打破重庆市纪录;1999年在缅甸举办的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代表中国队参赛的万盛籍运动员张亚雯与队友获得团体冠军。在这期间,我区向重庆市、四川省、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如彭颖、谢阳春、皮红艳、罗曦霖、张亚雯等。

羽毛球雕塑(严   摄)

进入新世纪,我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区竞技体育以服务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根本,助力城市转型发展。

一是强化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和团体建设。20017月,成立重庆市羽毛球万盛训练基地;20025月,成立万盛区体育总会,有棋牌、武术气功、门球、羽毛球、乒乓球等9个分会。

二是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种赛事,竞技体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辉煌成绩。如2001年全国少年羽毛球比赛丙组(重庆赛区),万盛籍运动员资登峰获得12岁组男子单打冠军;2004年重庆市儿童游泳比赛,我区代表队获得少年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05年第十八届世界杯羽毛球赛,代表中国队参赛的万盛籍运动员张亚雯与队友获得混双冠军,成为我区历史上第一位世界体育赛事冠军获得者;2007年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代表重庆队参赛的万盛籍运动员获得青少年组奖牌4枚,其中金牌1枚;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代表中国队参赛的万盛籍运动员张亚雯获得羽毛球女子双打铜牌,实现重庆市奥运会奖牌“零”突破。同时,我区先后举办了全国少年甲组羽毛球赛、全国业余俱乐部羽毛球团体赛总决赛、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中国·重庆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等一系列比赛,提升了我区的知名度,扩大了我区的影响力。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

我区群众体育的开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民国时期,区境就开展过象棋、扭扁担、掰手腕、游泳、放风筝等体育活动。19551月建区后,我区群众体育进入大发展时期,厂矿、机关、农村等各种体育运动协会相继建立,促进了农民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人体育较快发展。

1952年,南桐煤矿开展职工广播体操活动,开我区职工体育先河。1956年,南桐煤矿举办了首届职工运动会,参加运动员517人。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各公社组建男、女篮球队开展友谊比赛,篮球运动十分活跃。1959年,我区举办首届全民体育运动会,设篮球、田径等比赛项目。19642月,我区举办首届农村人民公社“丰收杯”篮球赛,这是万盛第一次农民运动会。与此同时,区内各厂矿、企业、机关、学校以及市属以上事业单位纷纷组建男、女篮球队,开展周末球赛和各种友谊赛,篮球成为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1968年,唐勇来我区工作并推广羽毛球运动,这项运动在万盛逐渐兴起,现已成为全区群众最喜爱的体育活动。

文体中心(曹永龙   摄)

改革开放后,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各单位和各系统纷纷开展篮球、棋类、拔河、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区每年举办全区性篮球比赛。1983年,南桐矿务局举办了首届职工运动会,各厂矿组队参加了比赛。1984年,我区举办农民运动会,各乡组队参加了迎面接力、拔河等比赛。1986年,各乡镇相继成立农民体育协会,因地制宜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会,活跃了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在这一时期,我区老年体育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19832月重庆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南桐分会成立以来,举办了老年人太极拳、迪斯科等训练班,并且开展登山、钓鱼、棋牌等活动,丰富老年人体育文化生活。进入新世纪,我区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力度,群众体育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全民健身热情高涨。特别是2010年以来,万盛公园健身广场、区文化体育中心建成投用,新建或改建学校运动场地。到2020年,全区建成1个全民健身中心、10个全民健身基地、100个全民健身公园、1000里健身步道,各村(居)民小区等相继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同时,全区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也免费向社会开放,让群众就近享受健身服务。2015年,我区吹响了全民健身战略号角,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要我健身”变成“我要健身”,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和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如举办的羽毛球公开赛和广播体操、体育舞蹈、全民健身长跑运动等赛事,群众积极性和参与度都非常高。老年人也积极参加老年体育协会举办的门球、乒乓球、太极、气排球和健身舞等运动量小且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到2020年,我区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60.2%,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为95.2%

创建羽毛球之乡,羽球飞扬造福万盛

羽毛球运动在我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一项特色体育项目。1968年,唐勇分配到南桐矿务局工作,先在职工中教打羽毛球,后在南桐矿务局组建了我区第一支职工羽毛球运动队。在唐勇的影响下,羽毛球运动成为最受我区群众喜欢的运动。20世纪70年代,我区将羽毛球列为青少年体育训练项目。1976年,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成立,设立万盛和东林两个训练点。至此,我区青少年羽毛球训练走上了正规化训练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先后培养了钟波等优秀运动员,向国家、四川省、重庆市输送了许多专业运动员。万盛籍羽毛球运动员代表国家、四川省、重庆市参加国际和国内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19996月,我区首次提出争创全国“羽毛球之乡”的总体规划,举全区之力推动“羽毛球之乡”建设。

一是理顺机制和体制。2007年初,成立了创建“羽毛球之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动此项工作。4月,区体育局从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剥离,作为独立的事业单位。200912月,区体育局又改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为打造“羽毛球之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羽毛球训练基地建设。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羽毛球分校、体育馆合并更名为区羽毛球训练中心,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牌子。20074月,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羽毛球协会授予“中国羽协一级羽毛球学校”。同时,在学校广泛开展羽毛球运动,和平小学和新华小学羽毛球队创建为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运动队。

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109月,区文化体育中心建成投用,这是我区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是年,启动了以羽毛球运动为主题的健身休闲公园建设。到2020年,全区拥有体育场地833个,其中羽毛球场540个。

四是加大羽毛球运动宣传力度。20081月,在万盛城区高速公路入口处建设了“羽毛球之乡”雕塑,展示万盛城市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区委宣传部、区体育局与区新闻中心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羽毛球之乡”建设宣传,让群众知晓“羽毛球之乡”建设,积极参与“羽毛球之乡”建设。

五是积极举办各种精品赛事。自启动“羽毛球之乡”建设以来,先后举办了中国(重庆)羽毛球文化节(2015年更名为中国·重庆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全国少年甲组羽毛球赛、全国业余俱乐部团体赛总决赛等精品赛事。

六是羽毛球竞技比赛成效明显。如2007年重庆市第二届运动会羽毛球项目,我区获得成年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20年重庆市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甲组),我区获得3枚金牌,进一步体现了我区羽毛球运动的辉煌成就。

七是羽毛球运动人才辈出。从20世纪70年代到2020年,我区先后培养了钟波、刘小放、皮红艳、张亚雯等优秀运动员,向国家、四川省、重庆市输送了30余名羽毛球知名教练员和专业运动员。

羽毛球之乡(胡   摄)

19996月我区提出创建“羽毛球之乡”,2008年被重庆市体育局授予“重庆市羽毛球之乡”称号,这是创建“羽毛球之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体育产业由小到大,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我区体育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集健身、竞技、体育用品等多种需求为一体的体育消费逐渐成为群众的消费热点。20165月,我区将体育产业作为转型支柱产业,提出了“体育+”多元化发展模式,促进了体育产业迅速发展。

(一)体育本体产业发展较快。一是创办经济实体,开展“以副养体”实践。1993年,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开始尝试体育服务,与区电影公司合作联合创办了万盛河滨茶园,通过开展体育服务收取费用。二是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开展“以场养体”实践。1997年,万盛滨江体育馆建成投用,尝试向社会开放并收取一定费用。20109月,万盛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后,也通过收取费用形式对外开放。2017年开始,区文体中心体育场免费向市民开放,体育馆实行低收费开放。三是体育彩票销售成效明显。1988年,我区开始发行体育彩票(奖券)以来,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和销售量逐年增加。2020年,全区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达26家,体彩销售金额1568万元。

(二)体育行业市场主体增多。近年来,我区加大体育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体育市场主体建设。2017年,引进了万盛嗨摩尔运动商城,集聚了近20家体育用品销售、运动培训、体育娱乐等方面的市场主体。到2020年,体育行业市场主体有81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了3.3%。

阳光下的文体中心(严  奇   摄)

(三)“体育+”融合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我区提出“体育+”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后,大胆尝试“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深度融合,特别是体旅融合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成功打造了一批以户外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精品路线,重点推出黑山·万盛之眼、千里健身步道、生态公园运动体系等旅游路线。同时,精心策划举办了中国·重庆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青山湖国际跑步节等知名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的知名度,为旅游发展植入了新的业态。

(四)体育产业发展还有较大空间。我区体育产业规模比较小,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因此,体育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要着力做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迈上新的发展阶段。总之,我区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发展规划,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体育+”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建设高品质的宜居万盛作出贡献。

(参考资料:《南桐矿区志》、《万盛区志》、《南桐矿务局志》、《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21)、《万盛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

(王建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