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栏目>工业强区

“老工匠”见证万盛工业“新蝶变”

日期:2022-09-2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9-28

肖海军检查产品。

“设备比人多”,这是走进重庆万盛福耀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耀玻璃”)生产车间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53岁的肖海军在玻璃制造业干了28年,亲眼见证了生产线上体力活越来越少的过程。偌大的车间里没有几名工人,玻璃的取片、卸圈、粘底座、运输、堆垛等环节都由一台台机械手完成;自动生产线上的原片上片、预处理、印刷、烘弯成型等全流程的实时数据,都能通过数字化的MES系统实时、快速、全面地体现和传递;玻璃的外观质量、附件位置通过自动检测设备自动判定、分流。

“2001年在万盛建厂的时候,我就从福建总部调过来了。”肖海军说,当时,重庆万安玻璃有限公司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福耀玻璃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这也开启了万盛玻璃从“小而散”到现代工厂的迭代。

初到万盛,现场的工作环境让肖海军吃了一惊。“那时候真叫‘全手工’,工人只能人工画图,画好后用木板作为支点,配合切割刀完成玻璃的处理。甚至还有设备使用柴火作为动力,一到夏天,一把电风扇就是全部的纳凉设备,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回忆道。

作为技术员的肖海军,每天还需要步行下车间检查工人的手工记录,及时对废料等进行分析处理。当时,他最期待的就是工厂能引入更多的智能设备,改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

2001年底,福耀玻璃一厂建成投用。随即,又陆续建成投用了二厂、三厂……新厂房不仅有崭新的设备、干净整洁的板房,空调设施也一应俱全。

2017年,通过技术改造,公司又上马了一大批新设备和新生产线,肖海军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肖海军说,通过构建起的一体化协同平台,工人只需要负责操控机器人对玻璃原片进行自动上料、加工,对全自动数控设备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管理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管理平台纵览整个车间生产数据,并有针对性地下车间进行技术指导。

“纵观二十年的发展,企业设备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特别是近十年,我们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传统的手工业到现在的高端制造,产品的更新换代突飞猛进。”肖海军说,仅“十三五”期间,公司每年投入1.5亿元实施研发和技术改造,与原来的传统模式相比,库存下降了15%、人工效率提高了15%、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了15%,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

如今,一座现代玻璃产业城在万盛崛起,这个老工业基地悄然跳出能源产业老化的瓶颈,由“黑色”煤炭变为“透明”玻璃。

2021年,万盛玻璃产业产值达43.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6.9%;实现利润1.8亿元。全区完成技改投资26.4亿元,同比增长109.6%,增幅位列全市第2位、主城都市区第1位;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4.3%,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1。

(刘  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