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街镇工作信息

万东镇:五和村认养农业

日期:2025-11-0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11-03

我镇五和村的黄花梨园内,每棵梨树上都挂着醒目的认养牌,牌上印着认养人的名字与联系方式。周末赶来的市民李女士正拿着手机拍摄果树生长情况,“看着果树从开花到结果,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认养农业正以“城市消费者直连田间地头”的创新形态,在万盛的田垄间铺就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美丽的振兴之路。这种将土地与餐桌、田园与都市紧密联结的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农业“产销脱节、效益偏低”的困局,更让万盛的绿水青山生长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模式创新:从“单点试验”到“多点开花”的万盛探索

“以前卖梨全靠碰运气,行情好时能卖3块多一斤,行情差时只能烂在树上。现在不一样了,果树还没结果就被认养,每斤能卖到6块多!”五和村果农刘叔叔拿着刚收到的认养款,脸上笑开了花。这一变化,源于万盛认养农业从“单点试验”到“多点开花”的探索之路。认养农业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农业产销关系,让农业从“看天吃饭”转向“订单导向”。万盛立足山区农业特色,历经数年探索,已形成“果树认养”“菜园共享”两大特色模式,实现从零星尝试到规模化发展的跨越。

作为“果树认养”模式的先行者,五和村的探索始于2017年。当时,返乡新农人张庭府看着村里杂乱的梨树林犯了愁:品种杂、销路窄、价格低,村民守着好果子却赚不到钱。他找到村党总支书记周冬勤,提出“统一品牌+认养销售”的想法,却遭到不少村民反对——“剪了老枝要是不结果咋办?”“认养出去要是没人要咋整?”

为打消村民顾虑,张庭府索性卖掉城里的房子,带着积蓄扎根村里。他先改造自家果园,引进科学管护技术,又开起农家乐吸引游客,让大家亲眼看到“提质增效”的实效。

在区农业农村局的牵线搭桥下,种植专家定期来村指导,修剪枝条、改良品种、科学施肥……第一年,120亩黄花梨亩产就突破2000斤,单价比往年提升两三元。

2019年,五和村正式推出梨树认养活动,从最初的单一认养,逐步升级为“非套餐+套餐”多元模式。今年,88元/年认养一棵梨树,保底能收获15斤果实;杨梅树认养同步上线,收获季果实刚成熟就被认养人抢着采摘,供不应求。

截至目前,认养模式已为五和村壮大集体经济超百万元,带动40余家经营主体发展,成为万盛“一村一品”的标杆。

价值升级:从“卖产品”到“享生活”的全链赋能

“周末带着孩子来摘梨,既能体验农活,又能让孩子知道水果是怎么长出来的,很有意义!”在五和村梨花文化旅游赏花季活动现场,市民陈先生一边认养,一边说。

如今,在万盛,认养农业早已不只“卖产品”,更成了城市人“享生活”的新选择,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多重丰收。

经济效益的乘法效应,在土地与人力价值的激活中尤为显著。过去,五和村黄花梨分散销售,每斤最高卖4元;如今通过认养模式,统一品牌、严控品质,每斤能卖到6-7元,溢价近一倍。

社会效益的辐射效应,体现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治理的双向提升。认养模式搭建起城乡互动的“桥梁”。五和村每年举办梨花文化旅游赏花季,认养者来村里疏花、摘果,年均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

在乡村治理层面,认养产业更成了“黏合剂”。以前五和村村民对果园改造不积极,如今看到认养带来的好处,主动参与果树管护,形成“人人关心品质、共同维护品牌”的自觉。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从“单一收益”到“多元增值”,万盛认养农业的价值升级之路,正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保障护航:从“实践探索”到“体系构建”的长远之道

“多亏了农技专家上门指导,今年梨树挂果率比去年高了不少!”五和村果农看着满树的梨,心里乐开了花。

2021年9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将“智慧认养农业”作为乡村新业态写入《数字乡村建设指南 1.0》,为认养农业发展指明方向。作为新生事物,认养农业起步阶段难免遇到问题,但万盛通过政策支持、科技赋能,为其搭建起坚实的保障体系,让产业从“蹒跚起步”走向“稳健前行”。

政策精准滴灌,为认养农业注入“强心剂”。区农业农村局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组织农技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春天指导果树疏花,夏天教村民防治病虫害,秋天帮忙制定采收计划。在政策引导下,五和村整合资金完善梨园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方便认养者前来体验;双坝村争取项目资金升级灌溉系统,让“共享菜园”旱涝保收,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科技深度赋能,让认养农业更具“竞争力”。立足山地农业特色,万盛将智慧农业技术与认养模式深度融合,推动传统种养向“智慧”生产转型。眼下,五和村正在打造“智慧五和”建设项目,为黄花梨园装上物联网设备——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监测水分,果实生长摄像头记录生长过程,认养人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查看;遇到干旱,还能一键启动智能灌溉系统,既省工省时,又让精品果率得以提升。

“网上认养+现场认养”的结合,更让认养模式“火”了起来。五和村在梨花文化旅游赏花季推出集中认养活动,今年活动期间吸引超千名游客参与,不少人当场认养果树。

认养农业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万盛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着振兴答卷。这种“城市反哺乡村、工业带动农业”的创新模式,既满足了都市人对安全食材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激活了乡村的土地价值与人力潜能。它以“认养经济”为有力支点,撬动了乡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让“田园美”与“农民富”紧密相连、同频共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