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 致富路宽名









风吹稻浪,稻谷飘香。“开镰了!丰收了!”近日,金桥镇2019年农民丰收节暨夜郎贡米开镰仪式在该镇金堰村举行。伴着阵阵欢呼声,村民三五成群,结队下田收割水稻。
好山好水育好米。作为传统农业镇,金桥镇农耕文化悠久,这里生产的水稻绿色健康、品质极佳,却一度被埋没在普通的大米市场里。2007年,该镇金堰村开始大力发展有机水稻特色种植产业;2008年,成立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打造夜郎贡米;2011年以来,夜郎贡米年年被认证为国家有机食品;2017年,夜郎贡米成功注册为国家品牌商标,成为我区地标性大米品牌……
金桥镇是如何传承稻作文化、做大做强夜郎贡米品牌、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的?日前,万盛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该镇一探究竟。
1 困境 米香也怕“巷子”深
9月是丰收的季节,金桥镇金堰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掀起层层金浪,一穗穗饱满的稻谷将禾秆压成优美的弓形……金桥镇2019年农民丰收节暨夜郎贡米开镰仪式后,市民纷纷来到稻田间,与当地村民挥舞镰刀收割、捆扎、翻打新稻,现场体验丰收的喜悦,欢度丰收节。
“用贡米做的饭香味浓厚、口感极好,我和家人都非常喜欢吃,所以每年都来采购一些。”市民王滢带着家人专程来参加当天的丰收节活动,她对夜郎贡米赞不绝口。
“金桥镇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远离工业污染,为稻米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体剑说,金桥镇种植水稻有悠久的历史,生产的稻米品质极佳,但过去长期都是农户自产自销,产量不高,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品牌,造成了夜郎贡米质优却价廉。
张体剑介绍,以前,金桥的先辈们在山地间开垦“雷鸣梯田”种植稻米,相传因其颗粒饱满、色泽白亮而成为西南夷之夜郎国王的贡米,“夜郎贡米”的美名由此而来。
“当初的夜郎贡米,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没有史料记载,也没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名气并不大。”张体剑感慨地说,好米也怕巷子深,由于没有形成品牌,金桥镇生产的大米很长时间被埋没在普通的大米市场里,且随着种田的人越来越少,金桥镇的大米在市场上愈发少见。
“本来可以产出优质有机大米的良田,不能就这样荒废!”张体剑说,2008年,在政府指导下,该镇成立了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打造夜郎贡米。
2 重生 打造品牌从头越
金堰村是金桥镇生产夜郎贡米的核心区域,该村具有独特的梯田环境,土壤、光照、水源、空气等非常有利于生产优质的有机水稻。
罗昭祥是该村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之一。记者来到罗昭祥家中时,他正在晾晒刚收获的稻谷。他用筢子翻动着稻谷,感慨地说:“我种植水稻几十年了,以前种植普通水稻,最怕挑着新米上街没人买;如今改种有机水稻后,合作社跟我们签了收购协议,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了。”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对于村民自己种植的有机水稻,我们全部采用保护价收购。”张体剑说,以前,村民种植普通水稻,每亩收入1400元左右,现在改种有机水稻,每亩收入2200元,每亩增收了800元左右。
张体剑介绍,从2007年开始,金堰村便利用村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有机水稻特色种植产业;2008年,镇政府和当地村民共同筹措资金成立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生产物资、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销售的方式,与农民建立最低收购价格保障标准,采用“农户+基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有机水稻开发和种植。2011年,该镇在大堰梯田打造了夜郎贡米生产示范区。
如今,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成集新技术推广、稻米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完整的夜郎贡米产业链条,金堰村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已达500余亩。经过10年的发展,夜郎贡米逐渐成为万盛名米。
种出好大米,还要打造成好品牌。近年来,该镇确定了夜郎贡米的市场定位,着力打造夜郎贡米品牌,不断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加强宣传推介,使夜郎贡米在重庆的市场覆盖率不断扩大、档次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自2011年以来,夜郎贡米连年被认证为国家有机大米。 “我们通过和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利用网络宣传,广泛参加区内外的旅游商品推介活动,增加夜郎贡米的知名度。”张体剑说。
“目前,夜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村旅游,正在探索一条适合夜郎贡米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将夜郎贡米的种植地金堰梯田打造成为万盛乡村旅游的又一个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张体剑说。
张体剑表示,未来,该合作社将集中精力种植夜郎贡米核心基地500亩,辐射发展1000亩,形成年产稻米300吨以上,达到种植收益600万元的目标,努力把夜郎贡米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让夜郎贡米“走进”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