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街道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全区物业管理问题的投诉、信访、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各类物业矛盾交织复杂,已然成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给社会平安稳定带来较大风险和压力。为破解难题,万盛街道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着力点,在万盛老街正式启动“红色物业”试点,通过党建引领、集聚力量、健全机制,大力构建“一核多元、党领群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成功为居民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物业公司与业主关系更加和谐稳定、融洽密切。
一、立柱架梁打根基,“红色引领”一盘棋
一是建强横纵体系“红色核心”。建立建强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物业公司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线的组织管理体系,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织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网络。二是搭建多方共治“红色联盟”。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甄选物业公司负责人、业委会成员、辖区单位机关党支部负责人任职“大党委”成员,组建行业主管部门及水、电、气等专业经营企业共同参与的物业服务联动队伍,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协同性。三是拓展组织覆盖“红色网格”。指导2个物业公司成立党支部,引导出资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强化政治引领,规范打造80平方米党员学习活动阵地,设置21个党员示范岗,将党建工作全面延伸到每个党员工作岗位,增强企业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激活一线堡垒“红色细胞”。依托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常态化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服务等行动。打造“红色议事厅”,建立由党员中心户牵头的定期议事协商会议制度,累计收集困难救助、环境卫生、文体健身等社情民意239条,全部纳入“销号清单”管理,现办结率为95.6%。
二、互联互动聚资源,为民服务解难题
一是大力推动“吹哨报到”。成立社区党委“吹哨”,规划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共同参与的万盛老街矛盾纠纷调处小组,累计为万盛老街办理休闲座椅增设、化粪池清掏等民生实事200余件次,化解油烟污染、房屋漏水等矛盾纠纷96件次,解决电梯维修、公共收益清理等历史遗留难题11件次。二是深入实施“区域党建”。街道、社区定期召开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全面推进共建共管、共办共做、共治共享“六共”建设。组建“蓝丝带”等党群志愿服务队伍7支,吸纳党员40余人,累计联合开展“幸福和谐邻里情”“关爱困境儿童”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等主题党日活动15场次。三是选优配强“红色管家”。社区党委针对听党话、持公心、乐奉献等标准,严格联审把关业委会人选,积极发动国资公司、商铺店主、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参选业委会。共计发动7名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干部加入,较好发挥了党员在群众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占领思想和舆论阵地。四是深化实践“枫桥经验”。大力推行社区民警任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机制,联合老党员、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和民警共驻社区调解室,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及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2020年,社区调解室成功调解物业公司与业主关于物业费缴纳等矛盾纠纷73件,成功率约97%,协议履行金额27800元。
三、亮岗明责建机制,抓常抓长见实效
一是建立指导培训机制,把好“指导关”。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统筹,分管党建和物业工作领导双重指导“红色物业”建设工作,一体化组团式推进基层党建与物业管理有效融合。突出双向培养,定期组织物业公司党员、业务骨干开展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有针对性地在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从党员队伍中培养管理层人员,目前已从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2人,选拔进入公司管理层党员3人。二是建立交叉任职机制,把好“业务关”。社区党委与物业公司党支部实行双向交叉任职(不互相领取薪酬),社区书记选派担任物业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吸纳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为社区党委委员,有效推动党务居务警务服务“四务”有机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叠加效应。三是建立服务响应机制,把好“满意关”。实施“5103”红色物业服务标准,业主反映问题5分钟内回复,10分钟内到达现场,简单问题立即处置,复杂问题3天内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实施“红色物业”,老街业主近两年满意率从18%提升到92%,物业费收缴率从63%提升到96%,物业公司成功扭亏为盈,公司效益、规模大幅度扩增。四是建立联合考评机制,把好“责任关”。社区党委、业委会、行业主管部门和党员、群众代表每半年对物业公司实行联合考评,将物业管理投诉率、业主满意度、社会治理参与度等作为物业公司资质升级的重要指标。定期公开举行物业公司与业委会、业委会与业主代表双向互评,建立动态淘汰机制,及时调整不适宜继续服务的物业工作人员或业委会成员,确保物业服务满意高效、社区氛围和谐美好。(杨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