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街道:破陈俗 树新风—— 万盛殡葬改革催开城乡文明花









东林街道鱼田堡社区在邻里议事站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殡葬”主题宣传活动。
“现在办丧事,再也不用费心琢磨摆多少桌酒席、收多少份礼金,在殡仪馆里办一场简简单单的仪式,反倒更能体现对老人的心意。”近日,万盛街道松林社区居民张黎的这番话,道出了当地殡葬习俗正在发生的悄然变革。
自殡葬改革工作启动以来,万盛紧扣“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核心任务,结合“春风满巴渝 盛城焕新颜”社会风气提升行动,通过精准施策、多维发力,让丧葬习俗褪去陈腐底色,文明殡葬的理念如春雨般浸润民心。
这场变革的序幕,从深入农户家长里短开始。“嬢嬢,您瞧这宣传册上的生态安葬政策,既省钱又环保,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好事哦……”在丛林镇的农户家中,殡葬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小彭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他手中的宣传册不仅印着优惠政策,更藏着改变观念的钥匙。万盛创新“集中调度+分类攻坚”模式,对接受度低的家庭开展“靶向宣传”,最多的一户曾迎来干部五次登门。
宣传的画笔,在不同镇街勾勒出迥异却和谐的图景。在黑山镇、石林镇、丛林镇、金桥镇,知识问答竞赛正火热上演,主持人刚念出“96000热线的服务时间是多少”,村民李大哥就抢到话筒:“24小时!半夜有急事也能打!”
在万盛街道北一社区、东林街道鱼田堡社区,邻里议事站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殡葬”主题宣传,吸引辖区居民参与其中,社区工作人员详解节地生态安葬政策,让文明殡葬理念在互动中扎根;南桐镇、关坝镇、万东镇,情景剧《犟老头蔡幺爷》正掀起另一种热潮——固执的老蔡从坚持大操大办,到最终理解生态安葬的意义,台下村民的掌声里,既有对剧情的共鸣,更有观念松动的声响。
这背后是全媒体宣传矩阵的强力支撑。依托“两微一端”新媒体载体,万盛发布政策解读、科普知识、典型案例等1000余条,发放倡议书、主题海报、宣传标语5000余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幸福万盛APP开设的精神文明建设专栏发布71期,具象化展示改革举措与成效。“我们的节日・清明”期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微视频广泛传播,10余场“清明祭英烈”活动同步推广鲜花祭扫、丝带寄哀思等绿色方式,带动“文明节俭治丧、生态安葬、绿色祭扫”成为行动自觉。
多维传播更凝聚起文明共识。创新打造的“文明万万”视频号,移风易俗宣传视频浏览量超5万人次;《寻找微光》融媒专栏构建“推荐站、加油赞、故事馆”矩阵,用镜头记录文明瞬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文明议事角”,开展“身边文明故事会”“陋习破除大家谈”等互动宣讲10余场,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解读政策、解答疑问,让殡葬文明理念在双向沟通中入脑入心。
教育引领也持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音诗画《春风吹拂文明花》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在重庆市“春风满巴渝”移风易俗文艺节目展演中斩获一等奖,以艺术感染力浸润文明理念,用鲜活表达传递移风易俗内涵;“弘扬时代新风 移风易俗守村规”“殡葬改革 移风易俗”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开展100余场次,同步推进好家风好家教建设,开展孝老爱亲活动300余场次,以常态化实践推动文明殡葬、移风易俗理念入脑入心,持续厚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基。
公墓里的新绿与墓碑旁的翠柏相映成趣,鲜花祭扫、丝带寄哀思等绿色方式成为群众自觉选择……随着殡葬改革深入,万盛“厚养薄葬、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新图景愈发清晰。这场以文明为底色的变革,既破陈规陋习,又凝聚起生态环保、节俭文明的社会共识,让文明新风持续滋养城乡肌理。
(刘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