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24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万盛经开办发〔2024〕19号)文件要求,现将2024年度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
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统筹协调、权责一致,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较好完成全年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局党委在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学习宣传上级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工作要求,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二)加强行政执法以及政务服务队伍作风整顿。一是部署作风整顿工作。通过聚焦“思想认识、学习能力、群众需求、职能任务、监督检查”等5个方面内容进行专题部署,全面提高队伍政治、能力、服务、工作和问题整改能力,增强工作人员带头示范、正视问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部署执法效能提升工作。围绕各项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等内容,对法律顾问制度亲自抓、法治意识提升亲自促、执法设备购置亲自督,有效提升执法队伍办案水平;三是部署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工作。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禁渔、宅基地、兽药、土地流转等问题整治为重点,在提高精细化服务能力上求实效。四是部署执法案卷评查整改。建立“集中评查+日常抽检”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机制,持续提高评查覆盖面,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案卷质量。
(三)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一是摸清底数。定期走访企业现场摸清企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关需求,及时收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建议并研究解决。二是做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梳理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2件,均未发现存在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情况。
(五)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一是加入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专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促进“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建设并推广使用,确保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二是加强执法支队对赋权执法事项的业务指导,对赋权执法事项到乡镇开展针对性指导交流。2024年乡镇办理农业农村领域赋权执法案件2件。三是充分整合执法人员、法律顾问等法律专业力量,开展法律咨询、案件咨询、知识培训,以实际行动助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六)加强和改进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部署安排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开展动态清理与定期处置相结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做到“三必”有件必备,凡属备案审查范围的都应当及时报备,不得瞒报、漏报、迟报;有备必审,对报备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应当及时、严格审查,不得备而不审;有错必纠,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照规定作出处理,不得打折扣、搞变通。
二、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是以提升执法水平打造优秀队伍。通过“以会代训+以训促能”模式,培养一批善于专研、能力突出、本领过硬的执法尖兵。围绕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农机和宅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行政执法等领域,组织法律顾问、法制机构累计开展执法专题研讨会30次,组织执法和普法人员参加市区两级开展的各项农业综合执法培训200余人次,与周边区县开展交流互学覆盖110余人次,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信息化水平。二是以教育整顿致力作风转型。在执法支队教育整顿专题会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执法人员对照法律法规、党章党纪和相关规范性文件,逐项找差距、摆问题、抓整改。三是以“结对子”强基层普法。采取“全员包区包片+每月一次实地或电话走访+每季度开展一次座谈+全年工作总结复盘”工作机制和“线下+线上”宣传方式,推动“结对子”工作走深走细。全年组织13名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与学法用法示范户做好“结对子”,“结对子”覆盖率达100%,累计宣传205次。
(三)开展“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一是制订并下发《关于开展重庆市万盛经开区2024年“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万盛经开农林发〔2024〕39号)的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行动安排、行动要求,统筹推进全区“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二是强化农资质量执法。围绕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进货渠道、产品质量、销售台账建立等,开展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全闭环集中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行动期间,开展执法检查79次,出动执法人员 267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兽药经营门店等主体124家,受理投诉举报10起,共发现违法线索2起,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件,抽检76批次,发现农药不合格样品1个,立案查处1件。形成了有效震慑力。三是结合“中国渔政亮剑2024”、“零点行动”、“清风行动”、长江“十年禁渔”专项执法等专项行动。组织公安、市场监管局召开联席会议1次,工作推进会议1次。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紧盯五一、国庆等关键时间节点,持续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单独及联合执法检查14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禁捕水域里程536.7公里,禁钓期间检查发现垂钓行为17起,现场劝离垂钓人数17人次,检查涉渔餐饮场所39家次,检查水产品批发市场27家次,检查渔具市场、门店28家次。立案查处2件,追究生态损害赔偿责任案件2件,收缴生态损害赔偿金1.2万余元,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出具涉渔刑案证据认定书3份。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完成生猪屠宰检疫3.7504万头,家禽屠宰检疫91.8694万羽,牛403头。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病害猪及生猪产品折合共计58头,监督生猪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1131份,随机抽检“瘦肉精”1131份,监督生猪屠宰企业非瘟自检1081批次,抽检数量3.7149万头;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1个,动物诊疗许可证1个,兽药经营许可证2个,动物运输车辆备案2辆,生猪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314头;开展畜禽屠宰企业安全生产检查15次,发现安全隐患20个,发放限期责任整改通知书9份,发现的问题全部责令限期整改到位。立案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件。五是加强耕地保护执法。加强部门联动,加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宣传,发放便民宣传袋1万余份,宅基地普法宣传手册1万余份,指导镇政府查处2起违法建筑。六是推行“信用监管”模式,及时更新农业行政执法监管对象名录,推动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档案,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分类监管,对守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群众投诉举报多、市场检查中问题突出的企业和产品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推动企业诚信自律。2024年,重庆佳沃思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通过重庆市和国家无非洲猪瘟疫病小区现场评审。
(三)开展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动员部署。积极联系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对整治行动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并按照专项整治要求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压实责任。目前正在积极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开展排查整治。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排查2019年1月1日以来涉“订单农业”骗局相关线索核查处置情况,分级分类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治时限。目前正在有序推进该项工作。
(四)加强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一是常态化开展日常执法监管工作,开展配合区、镇(街)、村(社)三级河长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河工作,及时维护正常河道秩序。区级河长巡河56次,带动镇街级、村级河长巡河2370次,共计发现河流管理保护问题100个,已完成整改94个,整改完成率94%。二是重点查处农资质量、畜禽屠宰、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等领域的违法行为。累计出动车辆162台次,出动执法人员882人次,检查执法对象14个类别共计316户,对畜禽屠宰企业、动物诊所、农资门市等检查率达到98%以上。检查事项共计1843项,抽查产品120个;发现种子、农药、兽药、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事等领域违法线索21起,查处21件,罚款金额25059元。三是强化“两费”征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2024年两费征收入库金额共计396.8万元,其中收取水资源费251.15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45.65万元,圆满完成征收任务。
(五)强化农业农村普法教育。一是发挥学法用法示范户法治带头人作用。完成104户示范户平台备案及授牌工作。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结对子”专题培训2期。二是打造“小板凳服务队”农业执法普法品牌。聚焦“国之大者”“农之要事”建立宣讲清单,通过“小板凳院坝会”的形式进农村,面对面宣讲法律法规政策3次,个性化接受群众咨询服务100余次。三是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将宣传工作与日常检查、业务指导,执法检查等方面相结合,开展区级官方兽医业务培训1期、农机安全培训1期,并在环境保护日、315消费者权益日、“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全生产月、长江禁渔期、风险高发期等特殊节点,设立宣传咨询点,结合宣传展板、宣传标语、宣传海报、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群众,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深入开展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门店、进田间地头等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开展集中普法宣传活动10余场,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报道4次,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宣传报道3次,共发放宣传资料8.9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共计23幅,放置展板4张。四是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深入贯彻“枫桥经验”,建立以绿水村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为中心,村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劝导站为主体,镇司法所为重点的基层调解服务网络,通过各种形式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为满足农村村民多元化的法治需求,不断深化服务农业农村法治化建设,以播放法治微电影、法治文艺演出、专题法治讲座、法律服务,庭审观摩等形式展示法治内容。丛林镇绿水村成功创建为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024年纳入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储备基地3个,金桥镇青山村被市农业农村委纳入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联系点。
三、法治政府建设不足及原因分析
我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作风建设、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上还有待提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办案人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少部分执法人员对于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和意义认识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执法办案中,执法人员往往更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违法经营行为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新出台的和平时较少涉及的法律法规,存在要用时现翻法规法条、运用不娴熟的情况。对同一案件,多个法律法规均可处罚,即出现法律竞合的情况时,在具体定性选择适用哪部法律法规的能力素养还需提高。二是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有待丰富。宣传效果不明显,目前仍以标语式、广场式、广播式、传单式的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效果,但是存在受众面狭窄、没有针对性、缺乏系统性的缺陷,导致生产经营单位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不强,农村居民学以致用的难度较大。三是基层执法力量不足。基层执法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全面监管的需求。
四、2025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
(一)持续加强法治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学习,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素质和执法办案水平,切实提升全体从业人员法治素养和职业素养。2025年计划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执法培训,重点对案件查处、调查取证能力和水平、执法文书制作、涉农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培训,增强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提高行政执法办案效率,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化。
(二)加大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2025年将持续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的引领辐射作用,切实履行好农村管理“网格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矛盾问题“信息员”和普法用法“宣传员”的职责。同时,坚持边推进边探索,总结经验做法,强化宣传引导,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确保到2025年底实现每个村有6户以上学法用法示范户。
(三)着力提高执法联动水平。明年将持续加强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健全完善常态化信息情报共享机制,及时互通情报信息。加强与市场监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畅通情况通报和案情会商渠道,发挥联合执法作用。整合利用农业领域设在各镇的资源,承担日常巡查、接受投诉举报、协助调查取证等工作。健全检打联动机制,强化同检验检疫检测机构的工作衔接、配合,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摸清底数。继续开展定期走访企业现场,摸清企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相关需求,及时收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建议,针对涉及部门较多的复杂问题,及时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解决。二是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安排支持企业发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