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软硬兼施”科学防晒









夏天已至,热浪滚滚,光线强烈。虽说适当的阳光照射对人体有益,但过度或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会加速皮肤衰老,严重的还会诱发皮肤病。太阳伞、防晒衣、防晒帽、防晒喷雾、防晒霜……市民们的防晒装备一个比一个有“硬实力”“软实力”,从头到脚的防晒越来越普及。
夏日如何科学防晒?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防晒到底防的是什么?长时间紫外线照射会引发哪些皮肤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杨玲,帮助广大市民答疑解惑。
防晒就是防紫外线
阳光中的紫外线分为三个波段,其中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可穿透大气层,分别达到人体皮肤的真皮层和表皮基底层。平常所说的防晒,就是防UVA和UVB这两种紫外线。
“皮肤是直接受到光辐射的器官,光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产生的紫外线(UV)、可见光和红外线。”杨玲说,对皮肤影响最大的是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辐射皮肤后,会导致皮肤损伤。
UVB波长短、频率高、光子能量很强,较小的剂量就可以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产生红斑,但由于波长短不易发生衍射,它的穿透能力较弱,只能穿透角质层进入表皮,对皮肤内部结构的影响比较小。所以,中波紫外线往往会引起皮肤表面晒伤,其表现是皮肤发红、水肿或水疱,在海边、高原等地区,晴天时短时间内就能够将裸露的皮肤晒伤。
UVA波长长、频率低,特点与UVB相反,其光子能量低,短时间内观察不到它造成的损伤。但UVA穿透能力较强,可达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及弹力纤维,从而造成皮肤松弛老化,加速皱纹的形成,且UVA能够促进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并累积,导致皮肤变黑。
杨玲介绍,急性日晒伤是一种常见的晒伤,当皮肤接受日光强烈照射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皮肤反应,患处皮肤表现为红肿、灼热、疼痛,甚至出现水疱、灼痛、皮肤脱屑等症状。另外,长时间的日光照射,也会引起多形性日光疹,表现为各种形态的瘙痒性皮疹。这种皮疹,一旦有紫外线照射时就可能发作,会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防晒要科学合理
伴随着持续高温天气,形形色色的防晒装备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各色防晒外套、防晒口罩、防晒冰袖、防晒手套,不少人为了防晒,只要暴露在外就采用这种硬防晒的方式,将身体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
杨玲表示,长时间在户外停留的话,硬防晒确实能达到非常好的防晒效果。如果只是上下班通勤,且时间不长,或者当天紫外线照射指数不高,涂轻薄的防晒产品就可以,因为皮肤是可以耐受20分钟左右的日晒。严格的硬防晒在这些环境下不是必需的,而且还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在户外戴上口罩、墨镜、帽子,撑起太阳伞或利用树荫、房檐等来遮挡阳光,即‘硬防晒’。”杨玲说,“用防晒喷雾、防晒霜等,可以算‘软防晒’。”
在涂抹防晒时,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防晒产品,尤其是儿童,在选择防晒产品时要谨慎。在日光环境下,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选择纯物理防晒。化学防晒的优势是质地比较轻薄,涂上去之后肤感会比较好。大多数非敏感肌或者说方便补涂防晒产品的人群可以选择物化混合或者化学防晒,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和感受。不过,6个月以下的小朋友还是以遮挡防晒为主。
杨玲提醒,阳光强烈时,无论是使用防晒霜还是“防晒装备”,都无法达到完全抵御紫外线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出现晒伤及中暑。必须要外出时,应每4小时至6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而且防晒霜一定要涂抹均匀,切不可直接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
皮肤晒伤这样处理
如果长时间暴晒在太阳底下,轻则晒黑晒红,重则脱皮起疱,那么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杨玲建议:如果是轻度晒伤导致的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过一段时间会自行消退。局部生理盐水冷湿敷,选用低敏的保湿霜,但是建议24-48小时后再使用,要尽量减少衣物与皮肤之间的摩擦。皮肤修复一般需要4周时间,不得已出门时,尽量选择物理防晒,不要在患处涂抹防晒霜。
如果是中、重度晒伤,比如,除了局部皮肤发红外,还出现红斑、肿胀、发烫,可以做冷敷处理,同时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生长因子凝胶、透明质酸凝胶等医用修护类产品,进行局部修复、保湿,后续要精简护肤,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妆品。
如果皮疹严重、瘙痒明显,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水疱,此时要注意保护疱皮,并到皮肤科门诊寻求医生的帮助,待医生进行评估后做必要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