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健康科普信息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这六个登革热误区要知晓

日期:2025-06-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6-24

登革热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可防、可控、可治愈,但是,关于登革热的这些“误会”要消除。

误区一:得过一次登革热就不会再得

目前已确认有四种型别的登革病毒,由于不同型别毒株无交叉免疫,因此可能发生二次感染,且二次感染的人群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更高。

误区二:感染登革热可以吃布洛芬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治疗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通常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如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增加出血风险。

误区三:被蚊子叮咬后涂抹牙膏或肥皂水能预防登革热

牙膏和肥皂水仅能缓解蚊子叮咬后的瘙痒症状,无法杀灭其携带的登革热病毒。

误区四:这么清的水,不会生蚊子的。

其实,传播登革病毒的伊蚊最喜欢的就是清澈的小水体。黑黑的污水伊蚊反而不喜欢,污水更多的是孳生库蚊。

误区五:水缸的水经常使用,不会生长孑孓的。

经常使用的水缸,也会生长孑孓,因为伊蚊幼虫会躲避到缸的底部,如果没有及时将整个水缸的水清倒干净或做好水缸的密闭封盖,经常使用的水缸也可以成为身边的孳生地。

误区六:远离感染登革热的人,以免被传染。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1~14天,但仅通过伊蚊传播,人与人之间并不会传染,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恐慌而疏远登革热患者。

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分布在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的辽阔地域。与人们的活动时间一致,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它们叮咬的高峰时段。如果从发生登革热疫情的地区回来后14天内,出现高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应避免被蚊虫叮咬,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告知医生旅行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