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全国爱肝日,一起爱护“心肝宝贝”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和消化腺,是人体最大的“化学工厂”,具有代谢、解毒、助消化及免疫等功能。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什么是肝硬化?肝硬化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近日,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唐继英为大家解答关于“心肝宝贝”的疑惑。
警惕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据统计,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500万人,其中需要治疗的患者约2800万人。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几乎所有慢性肝病均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长期肝病进展的结果。”唐继英介绍,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多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导致正常肝组织被纤维道瘢痕组织取代,肝脏结构和功能逐渐丧失。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会有大量的瘢痕组织形成,导致肝细胞受损、坏死,并最终被纤维组织取代。这些纤维组织在肝脏内形成硬结,使得肝脏变得坚硬而不再柔软。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会逐渐缩小,失去其正常功能,无法正常分解、代谢和排泄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最终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
“肝脏问题的前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很容易被忽视,身体的一些异常可能是肝脏问题的表现,须予以重视。”唐继英介绍,比如尿液、汗液发臭;出现右胁腹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刺痛;颈胸部出现红色蜘蛛痣,手掌出现朱砂色红点;经常牙龈出血、流鼻血,导致凝血机制发生障碍,都有可能是肝脏发生了病变。
此外,肝脏不好,身体还有这几个迹象:指甲变脆易断;眼睛干涩、视物不清;脾气暴躁,容易失眠;食欲不振、食后胀满、厌油腻或便秘等;维生素类代谢异常,皮肤粗糙、唇舌炎症、皮肤出血等。“而肝硬化还可能伴随着其他多种症状,如乏力、疲倦、黄疸、恶心和呕吐等,这些症状都是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唐继英说。
肝硬化的四大常见诱因
为什么会得肝硬化?唐继英提示,原因主要有这4个:
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导致肝硬化的病毒性肝炎。这些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后,会引起肝脏炎症,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肝脏纤维化,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引发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此外,酗酒还会影响肝脏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加剧肝脏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增多,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脂肪肝的成因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内脂肪含量过高,长期积累会导致肝脏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药物性肝损伤。一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对肝脏产生损害,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所以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药物。
另外还可见遗传代谢性疾病、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虫等也可致肝硬化。
随着肝硬化病情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发生风险会逐渐增大,这也是为什么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癌筛查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约有20%的肝硬化患者会在5年内发生肝癌。而对于那些慢性肝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来说,肝癌的年发生率更是高达3%至8%。
唐继英表示,肝硬化发展到肝癌的时间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肝硬化的病因和治疗措施,都会对这个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范围,而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预防肝硬化健康生活是关键
唐继英提醒,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肝硬化至关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此外,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肝脏的抵抗力。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肝硬化的关键。
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酒精会对肝脏产生直接损害,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因此应限制饮酒,尽量避免酗酒行为,对于已经患有肝病的人来说,更应该坚决戒酒,以免加重病情。
合理饮食。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糖分,以降低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肝脏健康。
唐继英介绍,接种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疫苗可以预防这些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从而减少肝硬化的风险。此外,要避免长期暴露于有毒化学物质、有害工作环境和污染严重的地区,以减少肝脏受到损害的风险,避免性交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已被诊断出慢性肝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