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感冒发烧不要慌 分清寒热再用药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和新学期的开始,人员流动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也相应上升。不小心中招的你,如何辨别所患感冒是哪种证型?
为此,区中医院国医馆主任、副主任医师张阳表示,从中医理论讲,感冒分为三大证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其中,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咳白痰,口不渴。常用的中成药有荆防败毒丸、感冒清热颗粒;在中医非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艾灸、拔罐、穴位贴敷等,减轻患者的症状。
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发热重、微恶风、喉咙肿痛、口干渴、咳黄痰、流浓涕或黄涕。常用的中成药有维C银翘片、牛黄解毒丸、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等。在中医非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放血、拔罐、刮痧等疗法。
暑湿感冒除了常见的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外,还有头昏重、身体困重、恶心欲呕、胃纳差、腹胀,大便溏,甚至有些腹泻。常用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口服液、新加香薷饮。在中医非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艾灸、隔盐灸、鳖甲灸、拔罐等改善症状。
张阳提醒,出现感冒时,除了要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外,在饮食和生活起居上也要注意,要多休息,吃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清淡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粥、西红柿鸡蛋面等,不要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
在预防方面,张阳建议,年老体弱者建议适宜接种流感疫苗,平时生活中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到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平时要注意避风寒、保暖,适当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免疫力;在室内挂一些防流感中药香囊包,准备防流感中药汤剂或者养生茶,如体质比较虚弱、经常容易感冒的患者,可在家中备一些玉屏风颗粒、黄芪口服液等中成药预防感冒。
在食疗方面,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上提倡补充正气,也就是补气健脾。在煲汤时,可以加入一些黄芪、党参、枸杞、大枣等;给小朋友吃的话,可以加太子参、麦冬;消化不良者,可选用四神汤加山楂和苹果促进消化,调节脾胃功能,健脾益气,增强身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