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小知识 防治骨质疏松 谨防五大误区









“我经常喝骨头汤补钙,怎么会得骨质疏松呢?”近日,面对医生对自己病情的诊断,陈大爷表示不解。原来,患者走进了骨质疏松症防治误区。
区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业务主任、副主任医师胡勇坦言,医生在临床中发现,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不少患者和市民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误区一:人老了都会得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也会增加,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一定会得骨质疏松症。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及运动习惯,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胡勇建议,40岁后可以每年定期检查骨密度,一旦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需要开始接受多方面治疗。
误区二:多喝骨头汤能防骨质疏松症
正确的饮食确实可以防治骨质疏松症,但骨头汤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因为骨头汤里含有的钙很少,并不能达到补钙的效果。研究表明,骨头汤里脂肪含量很高,高脂肪饮食反而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误区三: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实际上,当出现骨密度下降或骨质疏松后,就应进行药物治疗,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无论何时均有效,老年人也可以大大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误区四:补钙就是为了防治骨质疏松症
缺钙的确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但单纯补钙并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因为缺乏维生素D、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吸烟酗酒、偏爱浓茶和咖啡,以及一些疾病及药物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防治骨质疏松症需多种措施结合起来,仅仅依靠补钙,并不绝对有效可行。
误区五:补充碳酸钙有利于骨骼健康
市面上的钙剂依据性质,可分为无机钙制剂、有机钙制剂及天然生物钙剂,碳酸钙属于无机钙制剂。由于老年人胃肠道功能较差,胡勇建议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不易引起胃酸等消化液过多分泌的有机钙制剂或天然生物钙剂,如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氨基酸钙等。应注意在饭后1小时左右补充,可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同时,补钙要适量,过量摄入钙,容易引起微量元素中毒。老年人应在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补充钙剂。
(刘亚兰 戴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