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小知识:初秋养生有门道 “贴秋膘”要“贴对膘”









古语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一年中调养身体的好时节。于是,很多人想趁此时滋补身体,但秋季养生究竟该怎么养?秋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
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汪丽娟,为市民朋友送上一份秋季养生“避坑”指南。
早睡早起驱“秋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秋季养收”是指秋天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阳气容易受伤,所以秋天要固护自身阳气,使得精气内守。汪丽娟解释,进入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容易感受“燥邪”,伤及阴液,人会出现口鼻、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中医学又有“秋季养阴”一说。不管是“秋季养收”,还是“秋季养阴”,实际上都是一个能量蓄积的过程,以应对寒冬的到来。
“《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秋季三个月,秋风清肃,万物收藏,人起居调摄应与气候相适应,才能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汪丽娟说。因此,秋季在起居作息方面要特别注重,积极调整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早睡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
秋季养生还要防“秋老虎”。“初秋时节暑热未尽,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等。此时更应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汪丽娟说,午睡是最好的解乏方式,可以保护心脏,提高机体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堤防四类秋季病
汪丽娟介绍,初秋气温温差大,空气湿度偏小,病菌容易侵入人体,是个“多病”的时节。此时稍不留神,咽炎、肠炎、秋燥、关节炎等疾病就可能悄然而至。
“入秋后要注意保健防病,呼吸系统则需要重点防护。”汪丽娟表示,秋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患者进入秋季后,由于秋敛之气会加重病情,很易导致疾病复发。因此,一定要避免外感寒凉,少吃辛辣上火食物,特别要忌食黄花鱼、虾、蟹和生冷食品,戒烟酒。
其次,还要谨防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等。汪丽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煮熟、煮透,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食用;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处理生食后要用肥皂反复洗手;搞好家庭卫生,消灭苍蝇、老鼠等,保持生活环境清洁。
“进入秋季,气候干燥,人们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唇裂、咽喉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状,不少人习惯用多喝白开水来简单应对。其实,中医专家称这在医学上叫‘秋燥症’。”汪丽娟补充说,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在饮食上,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肠胃功能不好的市民,可以吃一些健脾补胃的食物,如莲子、山药、扁豆等。若出现口干舌燥等秋燥症状,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比如银耳、百合等。同时,还应少吃冷饮以及辣椒、生姜、大葱、生蒜、胡椒、花椒、烈性酒等燥热辛辣之物。
“入秋以后,仍然有很多爱美人士喜欢裸露膝盖,从而忽略对膝关节的保护,这也很容易诱发关节炎。”汪丽娟提醒,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护理,预防关节炎的发病或复发。一方面,要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尤其是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要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另一方面,劳动或运动后,不可在热汗未干时入水洗浴,贴身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并开窗通风,以通气去湿。
“贴秋膘”因人而异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指的是人们为了补偿夏天的损失,吃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
“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人们的食欲普遍受到一定影响。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开始变好,希望多吃一些,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过冬做准备。但其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地去‘贴秋膘’。”汪丽娟解释道。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贴秋膘’,若真要‘贴秋膘’,也要‘贴对膘’,特别是老年人,否则适得其反。”汪丽娟认为,立秋后适当“贴秋膘”进补,可以提高人体的脏器功能,但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儿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否则容易“上火”或造成消化不良。
汪丽娟说,如今普通人基本上不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若再多食用肉类,不但不易消化,过多的脂肪、糖类物质反而会使身体不堪重负,引发心脑血管、代谢等方面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进补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因此,立秋进补应以‘平补’为主,尤其胃肠功能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喝点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益于身体健康。”汪丽娟建议。
汪丽娟提醒,脾胃虚弱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原本就体型偏胖的人群不适合“贴秋膘”。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消化功能较弱,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不妨适量吃点山楂。
适宜进行舒缓运动
秋季天气逐渐变得凉爽,最适合进行体育锻炼。汪丽娟介绍,秋季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可以选择慢跑、徒步、登山、自行车等户外运动,也可以选择游泳、肚皮舞、健美操等室内活动。
汪丽娟表示,徒步适宜大部分人群进行。关节疾病患者不宜登山或慢跑,可以选择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负担较小的活动。此外,超重人群和心脏病患者不宜选择登山运动。徒步和登山运动时,可携带手杖,以减缓对膝关节压力。
汪丽娟建议,市民朋友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健美操、球类运动等比较适合在秋季进行的运动。秋季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也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由于人们在秋天容易疲乏、思睡,所以在运动后要注意休息,以恢复体力。加之秋季气候宜人,这类运动虽然运动量较小,但人在户外进行也不会觉得冷,所以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足球、篮球、长跑和极限运动等户外体育项目是秋季的最佳运动选择;对于上班族来说,羽毛球、乒乓球、室内健身、台球、保龄球等运动量不是很大的项目更为合适;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可以选择慢走、散步或打太极拳等运动。
汪丽娟特别提醒,秋天气候干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