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健康科普信息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健康科普

卫生健康小知识:防止输入再传播   共创无疟世界

日期:2022-04-2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4-26

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据统计,2017年以来,我国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是每年仍有多例输入性疟疾,传播媒介等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改变,境外输入疟疾引起再传播的风险持线存在。我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那么,什么是疟疾?疟疾的症状有哪些?感染了疟疾,如何治疗?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与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负责人古爱月。

疟疾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2-4周

“疟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传染病致死病因之一,在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夏秋季节最常见,到这些地区开展务工、旅游、经商等活动的人群是感染疟疾的高危人群。”古爱月介绍,疟疾俗称“打摆子”“冷热病”,是一种通过疟原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2-4周就会发病。如不治疗,疟疾可能中断对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的供血,进而迅速威胁生命。全球仍有一部分人处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之中,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中东以及欧洲部分地区也受到疟疾影响。

那么,疟疾是怎样传播的?古爱月说,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刺吸入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正常人的血时,就可能将疟原虫传给后者。

疟疾的流行往往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关系密切。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暖、雨量较多,蚊虫能大量繁殖。“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当进入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入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为此,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古爱月说。

另外,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将血液污染胎儿伤口,则会造成胎儿先天性疟疾。

症状类似感冒   容易被误诊

得了疟疾,会有哪些症状?古爱月介绍,首先会感到全身发冷,然后是发热,体温可能超过40摄氏度,并伴有头疼,几小时后体温恢复到正常。“寒冷、高热、出汗”是疟疾发作症状的三部曲,这样的症状隔1-2天后会再发作一次,除此之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倦,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痛。有些病人的症状不典型,只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像感冒的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诊。

根据不同的目的或分类方法,可将疟疾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感染的疟原虫种类可分为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及混合感染病例;根据感染方式可分为经媒介按蚊传播病例和经输血传播病例;根据病程可分为初发病例和复发或复燃病例。

在外地感染到当地发病的疟疾病例,对当地而言为输入性疟疾病例;经交通工具(飞机、轮船、汽车等)将已在外地感染了疟原虫的媒介按蚊输入到当地后传播的第一代疟疾病例,以及输入了外地带有疟原虫供血人员血而感染的第一代疟疾病例也为输入性疟疾。通常所指的输入性疟疾是指境外感染归国后发病的病例。

记住这四招   疟疾可治愈

古爱月介绍,如果感染上疟疾,不用过于担心,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在隔离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调养,即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隔离。疟疾是具有传染性的,在给疟疾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首先要将病人隔离起来,以免造成大面积传染。

药物治疗。“疟疾病人需要遵循早期、足量、联合用药的治疗原则,在病情初期就开始给病人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科泰复、蒿甲醚等。”古爱月说,疟疾并非感冒发烧等疾病,病人一旦发现了类似疟疾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因为讳疾忌医而加重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他治疗。随着疟疾病人的病情发展,病人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并发症,例如肝脏受损等,这个时候医生需要根据病人具体症状来采取对症下药的治疗方式。

饮食调养。疟疾病人身体比较虚弱,胃口不佳,由于大量的体液流失,可能会造成电解质紊乱,所以疟疾病人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爽口的流食或者半流食食物,这样不仅可以减小病人的消化负担,还能及时给病人补充流失的水份。

古爱月表示,如果生活中有发现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了畏寒、发热、出汗等症状,一定要怀疑是不是患上了疟疾,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疟疾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在就医过程中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同时也保护好别人。

个体预防+群体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如何预防和控制疟疾,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与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负责人古爱月介绍,预防疟疾的主要手段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包括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

在个体预防方面,前往疟疾流行区须做好个人防护,同时高度关注从疟疾高流行地区回国人员,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防蚊措施,比如平时要在房屋内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屋内;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户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需穿长袖上衣和长裤,避免皮肤外露,对暴露在外的皮肤可涂抹驱避剂,防止被蚊虫叮咬;睡觉时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点蚊香、使用蚊帐等方式驱避蚊虫。

在群体预防方面,重点做好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的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的宣传和健康教育,让出境人员在出国前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从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国家返回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应当尽快到当地正规医院就医,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此外,加强回国人员疟疾病例发现和治疗工作。一旦从疟疾流行地区回国以后出现了发冷、发热和出汗等疑似症状,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入境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要主动向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申报,以便及时检测和救治,因为境外输入恶性病比例较高,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患重度疟疾甚至导致死亡。二是在回国以后,一年以内如果再出现发冷、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到当地医院及时就诊。

预防疟疾

防蚊是关键

“疟疾主要是通过蚊虫(按蚊)叮咬人传播的,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与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负责人古爱月说,掌握以下防蚊小妙招,能够有效驱蚊。

电蚊香。电蚊香片和电蚊香液的原理都是通过电力持续加热,挥发出灭蚊物质,药效一般可维持6-8小时。

驱蚊贴。蚊子虽是“夜间昆虫”,但白天到户外也可能被蚊子“攻击”,此时可使用驱蚊贴,其原理是利用精油挥发来驱蚊。

驱蚊花露水。驱蚊花露水多添加驱蚊化合物,如避蚊胺、驱蚊酯等,使昆虫失去对人体气味的感知。涂抹驱蚊花露水可在8小时内阻挡99.9%的蚊子叮咬,且毒性低。

挂蚊帐。尽管蚊帐是一种古老的防蚊方法,但比起化学防蚊方法更安全。尤其是对儿童来说,蚊帐及长裤保护是最好的防蚊方式。

捕蚊灯。捕蚊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及对特殊波长的敏感性,诱捕蚊子接触网面电击致死,对人体危害相对较小,可以夜间使用。

除了上述防蚊措施,古爱月还提出了几点防蚊建议。比如注意室内外积水清理,如定期给水培植物换水,倾倒室内外小型容器积水,不要随处堆放没喝完的饮料瓶子;大人或宝宝都要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外出活动时,可选轻薄质地的长袖长裤,避免大面积皮肤暴露;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啤酒或糖水黏住致死;房间里放几盒开着的风油精,具有驱蚊止痒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