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健康科普信息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健康科普

卫生健康小知识:正确认识,不再害“帕”

日期:2022-04-1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4-11

今年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

据了解,世界帕金森病日由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发起,从1997年开始实行。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人数超过3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加快,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人左右,占世界帕金森病患者的50%。然而,我国目前仍存在超过一半的患者未能识别诊断,几乎一半的患者尚未得到有效治疗。

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涛介绍,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目前,帕金森病患者正趋于年轻化。当帕金森病来了,我们该怎么做?

帕金森病不仅仅是“手抖”

“与庞大的患病人群形成对比的是,很多普通民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十分有限。”王涛说,提起帕金森病,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颤抖”,然而,这只是帕金森病其中的一个临床表现。

嗅觉减退、表情呆滞、写字开始歪歪扭扭……当你身边的老人开始出现这些变化时,需警惕这些症状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

王涛介绍,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可概括为三个字——“抖、僵、慢”,即以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为特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初出现的症状往往是从单侧手部开始的颤或抖,多为静止性震颤,即放松、静止不动时震颤,活动、用力时消失,表现为“搓丸样”或“数钞票样震颤”,慢慢会发展到下肢、头部乃至身体其他部位。随着病程进展,逐渐会出现肌肉僵硬、起步困难、运动迟缓、步态异常等临床表现,疾病晚期常伴有言语障碍、语音变低、发音呈爆发性、咬音不准、痴呆和吞咽困难等非运动症状,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

“帕金森病的病程长,后期常对患者与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王涛说,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如颤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等,往往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从而造成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诊率非常低,经常出现漏诊现象,且帕金森病在临床表现上与很多疾病极为相似,不易辨认,大部分非专科医生无法正确诊断帕金森病,导致疾病误诊率非常高。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王涛介绍,帕金森病根据症状可分为六期。零期无症状,一期是单侧肢体受累,二期是双侧肢体受累,三期会出现肢体平衡异常,四期、五期属于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帕金森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黑质(位于脑干的富含黑色素细胞的核团)发生病变,无法正常分泌多巴胺而导致的。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暴露等有关。”王涛说,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

众所周知,帕金森病属于老年疾病,一般来说,帕金森病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然而,少数情况下,比如家族性、遗传性的帕金森病在青少年当中也可能出现帕金森病样的症状,这跟遗传、染色体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有一部分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酗酒或每晚只有3—4个小时睡眠等不良生活习惯,过早患上了帕金森病。这意味着,帕金森病是一个全年龄段都可能发病的疾病。

当发现家人出现帕金森病相关症状的蛛丝马迹时,要予以重视并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排查。帕金森病常见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王涛说,由于症状缓慢加重,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因此,帕金森病的综合治疗及全程管理非常重要。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王涛提醒,如出现静止性震颤,肢体静止时不由自主地颤动;很少眨眼睛,双眼转动减少,表情呆板,好像戴了一副面具;写字逐渐变得困难,笔迹弯曲,越写越小;慌张步态,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步则身体前倾,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步等症状时,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治疗上,要对帕金森病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王涛说,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目前,该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除传统的药物外,有些新的药物在国内逐渐上市。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大多数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部分患者还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疗法。

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和脑力活动。这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有效缓解神经组织衰老。其中,老年人可选择打太极等适合自身的运动。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从果蔬中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适度用脑等习惯均有利于脑保护。

王涛表示,通常服药4—5年后,药物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部分患者会出现“运动并发症”,此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虽无法根治疾病,但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术后仍需要应用药物,不过,可以相应减少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并不适合所有帕金森病患者,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详细评估。

家有帕金森患者   这些细节要注意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部退化性疾病,它会导致大脑中缺乏多巴胺,最终产生肢体震颤以及其他运动障碍症状。在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饮食调护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可多吃?哪些不能吃?有什么注意事项?一起听听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涛的建议。

这三类食物不要吃

避免吃高蛋白的食物。王涛说,蛋白质类物质会影响左旋多巴类药物(左旋多巴、美多芭、息宁等)的吸收。为了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这类药要餐前空腹服用。尽量不要在需要活动的白天进食蛋白质类食物,可在晚餐前1—2小时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然后在晚餐中再补充约50克左右的蛋白质类食物(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的蛋白质),如精瘦的畜肉、禽肉、鱼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尽量不吃肥肉和内脏,且尽量用植物油烹饪。

避免吃富含拟胆碱的食物。用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等)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同时进食富含拟胆碱的食物,如槟榔等,以避免减低药效。

避免吃辛辣和热性的食物。进食辛辣和热性食物容易引起便秘。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发生便秘,建议帕金森病患者每天吃300克蔬菜或瓜果,1-2个中等大小的水果,多吃粗粮,以保持大便的通畅。同时,避免进食热性的羊肉等食物,多喝水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症状。

这些食物适当吃

每天吃300—500克的谷类食物,如米、面、杂粮等。

适当喝绿茶和咖啡可能对帕金森患者有好处。

富含谷胱甘肽的食物,如猪肝、羊肝、鸡肝、鱼肉、玉米等,能清除自由基等,从而使神经细胞免受破坏,防止脑细胞退化,从而防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

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蘑菇、紫花豆、红花豆、腐竹、香菇、黑木耳、莲米、葵花子、鱼片干、虾仁等,可以提高大脑5-羟色胺水平,以补充帕金森病患者脑内5-羟色胺的减少。

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黑大豆、竹笋、花生、鹌鹑肉、鸡肉、淡菜等,可提高大脑多巴胺的含量,使脑细胞充满活力,以抑制帕金森病的发生。

医生提示,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把食物用搅拌机搅成糊状食用。

家人平时要细心

注意心理调护:约35%—45%的帕金森病患者会伴发抑郁症,亲友的疏导、理解、陪伴和心理医生的治疗是其恢复身心舒畅的重要支持。

饮食方面 :吃些含有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饮食要清淡少盐,多饮水,禁烟酒。

加强康复锻炼 :四肢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动作,以预防肢体挛缩和关节僵直发生。晚期患者可以做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生活照护 :衣裤易于穿脱,餐具方便好用且保温,喝水用软性吸管,在走廊、浴室加装把手,铺防滑垫,加洗澡椅,用坐便器,写字用粗杆笔,电话机装扩音器,夜间安装照明灯,加高椅子和沙发扶手,铺设厚地毯,以免跌伤等。

帕金森活力操

医生鼓励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通过积极运动对抗疾病,同时倡导中老年人参加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动作一:双臂伸展——原地踏步,双臂向上、向两侧伸展,然后单臂前伸,反向握拳,动动手指,做8—10次。

动作二:扩胸运动——单臂分别前伸,反向握拳后,顺势向两侧打开,完成扩胸动作。

动作三:肩部绕转——单臂分别前伸,反向握拳后,从胸前交叉上抬,绕转肩膀。

动作四:对侧伸展——原地踏步走,手臂分别向两侧打开。

动作五:踏步伸展——伸展之前保持踏步,双手先向两侧打开,然后举过头顶。

自测帕金森病方法

步骤一:安静状态下,双手自然放在腿上,观察是否不自主颤抖,如搓丸样运动。

步骤二:大拇指和食指快速对指,5秒内是否少于15次。

步骤三:用笔写一行字,字是否越写越小。

王涛介绍,若以上自测中有一项是肯定答案,可以怀疑是帕金森病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