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健康科普信息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健康科普

卫生健康小知识:聆听世界,从保护耳朵开始

日期:2022-03-0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3-07

3月3日是全国第23次“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约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儿童约为3400万。和成人不同的是,儿童期是听觉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感情、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于新生儿来说,听力筛查是必不可少的。普通人群也要像时常查视力一样查听力。

新生儿听力筛查不可少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针对每一个出生48—72小时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耳声发射检测,该项检测需要新生儿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 区人民医院耳眼鼻咽喉科副主任雷小东介绍,检测结果的表现形式分为“通过”和“未通过”。

雷小东说,有的宝宝可能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这些孩子出生后,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父母也难以发现孩子的听力异常。直到孩子两三岁还不会开口说话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十分重要。

“当然,除了新生儿,我们还呼吁对全体人群的听力进行健康筛查,将筛查听力作为常态化工作,像时常查视力一样查听力。如果有问题,如出现耳朵嗡嗡响、听力下降或听不清等情况,或者已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请及时到医院就诊。”雷小东说。

除了先天性疾病对孩子听力的影响不易被父母察觉,感冒对听力造成的影响同样容易被父母忽略。感冒可能会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造成孩子听力下降。当发现孩子耳闷、耳胀、耳痛、耳朵流水、听力下降等症状后,应及时、规范化治疗,控制中耳炎病情进展。

另外,单侧耳聋也是儿童常见的病症,即一只耳朵是聋的,另一只耳朵正常,所以发病后也不易被家长察觉。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当发现孩子侧着耳朵听声音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避免漏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耳炎引发儿童听力减退

在耳鼻咽喉“大家庭”中,耳朵就像一个特别低调的“宝宝”,爱生病却不爱“哭闹”,所以经常被忽视。雷小东指出,中耳炎在孩子中很常见,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近九成都患过,但很多孩子的症状很隐匿,家长未必能及时发现。

雷小东强调,除先天性失聪外,中耳炎是引发宝宝听力减退的重要原因。“孩子之所以容易患中耳炎,跟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有关。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的咽鼓管要短、平,鼻咽部的物质更容易进入中耳,比如,感冒后鼻涕增多,炎症就容易从鼻腔进入中耳里,引起中耳炎,一旦伴有中耳渗液就可能影响听力。”雷小东介绍,中耳炎引起的轻中度听力下降较为多见,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障碍多数是可逆的,通过一定的治疗可以扭转。

对于如何预防中耳炎,雷小东建议,一旦感冒,应让鼻腔保持清洁,必要时可滴入一些药物,以保持鼻腔畅通。

中耳炎一般会引起耳朵疼,大一点的孩子出现急性中耳炎,往往会说耳朵痛。小一些还未会表达的孩子,则出现哭闹、拒奶、摇头、挠耳朵,甚至伴有高热、呕吐等,尤其是刚刚感冒过不久的孩子,家长就要留意是否为急性中耳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一定要引起重视!”雷小东说,这是因为儿童发育未完善,急性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有可能引起脑膜刺激症,表现出脖子很硬的症状,甚至引起脑膜炎。

小耳屎保护耳朵大用处

除了疾病导致的听力受损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小细节会影响耳朵健康,比如掏耳朵。

63岁的王女士是采耳店的常客,而且还喜欢自己掏,没事就爱拿根棉棒在耳朵里掏一下。两年前,她无意中发现左耳道里硬硬的有个东西,去医院就诊,诊断为良性囊肿,建议切除。出院时,医生再三提醒她,以后不要再掏耳朵了,还要定期复查。

雷小东介绍,耳屎在医学上叫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的作用,可润滑保湿,避免发干发痒,防止灰尘、水进入耳道,过滤和缓冲声波以保护鼓膜等。

“事实上,人体的耳道是具有自我清洁功能的。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耳屎可以通过咀嚼和吞咽动作被排到体外,不会影响宝宝的听力,无需特殊清理。宝宝的外耳道尚未发育成熟,呈扁平缝隙状,而且耳道皮肤非常娇嫩,掏耳屎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鼓膜穿孔、出血、感染甚至永久性听力损伤。”雷小东说,当然宝宝的耳朵也不是禁区,如果耳屎过多导致宝宝出现不适,就需要清理耳屎。耳廓内的耳屎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即可。

雷小东提醒,当耳屎过多、阻塞外耳道时,需要到医院找专业医生帮助清理耳屎。稍大些的孩子,在取得孩子完全配合的情况下,选择光线较好的地方,使用宝宝专用掏耳勺在外耳道入口轻轻清理即可。

老人耳背要尽早干预

生活中,和耳背的老人说话时常常要很大声,但还是沟通困难;有的老人因为耳背,难以分辨自己声音的大小,说起话来声音大得“如雷贯耳”。长此以往,很多人放弃了和耳背老人的语言交流。

老人耳聋也需治疗

年轻人出现听力问题,往往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可在人们的老观念里,老掉牙、老眼昏花、人老耳背,这些因衰老带来的症状是正常的,因此子女对其受重视程度不够,老人自己也默默承受这样的改变。

区人民医院耳眼鼻咽喉科副主任雷小东表示,临床上将65岁以上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称为“老年聋”。老年性耳聋是生理性老化过程,由于年龄增长,听觉器官衰老、退变而出现双耳对称、缓慢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对老年性耳聋的处理,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给老人选配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进行专业化听力言语训练等,以保持现有的言语交往能力,并延缓言语分辨功能继续衰退。

“老年聋”易致抑郁

一项对老年人神经心理项目测试显示,具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心理感受状态不良,有抑郁倾向。

随着年龄渐长带来的听力下降,老人们声音小了听不到、声音大了又怕吵,和人交谈时他们要求别人重复话语,要么就是打岔、答非所问。

而这种情况经常让人们不愿意和老人费劲沟通,同时也影响到老人的心理,他们会担心别人没耐心、不愿意听自己说话,因而不敢和别人沟通,活得小心翼翼。社会交流的减少,让老人逐渐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的社交环境里,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情绪乐观可推迟耳聋

老人在生活中也要尽量减少导致耳聋的因素,尽量推迟“老年聋”的发生。雷小东说,老人尽量不要生活在噪声大的环境里,坚持锻炼,饮食上要少吃脂肪、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要忌酒戒烟。同时,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要积极治疗。

“老人还要避免情绪紧张和情绪激动,避免发生突发性耳聋。”雷小东提醒,为人子女者,要多和老人沟通,和老人说话一定要耐心,不要听不清老人说话就表现出不耐烦,千万不要伤了他们的心。

保护听力有妙招

随着社会压力增加,听力健康问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中青年群体中,约有1%的人存在不可治愈的永久性听力损伤,4%到5%的人出现了突发性耳聋等听力损伤问题。区人民医院耳眼鼻咽喉科副主任雷小东说,经常熬夜、长期佩戴耳机、在噪声大的环境中工作等,都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不能经常掏耳朵外,还有哪些措施能避免听力受损?雷小东介绍,要牢记这些保护听力的秘籍。

戴耳机应遵循“60—60—60原则”

即耳机音量分贝须少于60分贝,耳机音量须少于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时间须少于60分钟。

雷小东建议,要合理使用耳机,每次佩戴的时间要控制在30—40分钟。每天戴耳机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未成年人建议不超过2小时,避免耳机给我们带来损伤。耳机最好选择耳罩式,对外耳道和鼓膜的刺激小。

日常生活要控制好噪声

儿童和青少年人群要避免过度噪声暴露。热爱音乐的孩子参加街舞、架子鼓等兴趣班,或者经常去KTV唱歌、参加音乐节等较大噪声的活动时,要注意噪声暴露对听力的影响,尤其是有基础听力问题的人群,要更加注意防护。平时接打电话、看电视、听音响等都要把音量调到适中,避免噪声危害。

常做爱耳保健操

第一式。双食指指端在两耳甲腔内沿顺时针方向按摩16次,再同样按摩两耳甲艇和两三角窝各16次;以双食指指端从两三角窝起沿逆时针方向按摩16次,再同样按摩两耳甲艇和两耳甲腔各16次。此式有温补气血、脏腑及健身的效果。

第二式。以食指桡侧和拇指罗纹面分别置于耳廓上部的前、后侧,沿耳廓由上而下揉捏8次,再由下而上揉捏8次。此式有防治耳壳冻疮、增强听力的功效。

第三式。以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别置于两耳根之前、后侧上下来回地擦耳根16次。此式有聪耳、消除面部皱纹、美容等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