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小知识:构筑免疫屏障 我们一起苗苗苗









冬季天气寒冷,一些人动不动就感冒、咳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免疫力太差。都说免疫力差,容易生病,接种疫苗是增强自身免疫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那么,免疫力究竟是什么?免疫力低下有什么表现?儿童、老人等人群应分别接种哪种疫苗呢?近日,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傅娟对这些疑问一一作出解答。
免疫力是抵御疾病的屏障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免疫力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低下,身体抵抗力就会变差,健康就容易出现问题。”傅娟介绍,当体内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或衰退时,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保护作用,在此情况下,极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轻者如感冒、腹泻,严重者如肝炎病毒感染等,并衍生出支气管炎、肺炎、肝炎等慢性疾病。
“我们的免疫力低下时,通常容易出现疲劳、感冒反复发作、伤口容易感染、肠胃不适等症状,此时一定要注意调整饮食作息。”傅娟举例说,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人体健康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重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同时,免疫力就像血压、血糖,低了不是好事,但太高也是病。免疫力过高,也会出现异常,可能会对身体外部的物质反应过度。
接种疫苗给孩子穿上“黄金盔甲”
傅娟介绍,孩子出生后,就会面临各种细菌、病毒的威胁。婴儿可从妈妈身体中获得一定的抵抗力,但随着孩子月龄增长,抵抗力会逐渐消失。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家长必须有计划地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
“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为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即‘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为公民自费且知情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傅娟说,目前,一类疫苗主要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等;二类疫苗有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甲肝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疫苗是保护孩子免受细菌侵害的‘黄金盔甲’,使孩子的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病毒的免疫力。”傅娟说。
傅娟提醒,儿童疫苗接种的时间也很重要,提前接种会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到影响,只有宝宝月龄及发育情况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尽量不要延迟。推荐的疫苗接种时间,都是经过比较客观和细致的研究,在宝宝的特定年龄段接种最有效。如果宝宝生病不能接种,最好等孩子病好后及时补种疫苗。
但是一些疫苗只要过了时间就不能再接种,像流感嗜血杆菌和手足口疫苗,5岁以上的孩子是不能接种的;轮状病毒疫苗,4岁以上的孩子不能接种。
免疫接种成人也需要
“不仅小孩要接种疫苗,成人也需要。”傅娟说,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只要体内没有产生有效抗体,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受到感染。
“人体接种的疫苗,到了一定时间有的抗体会逐渐减弱或消失,从而对相应疾病的预防作用降低,这时就需要加强。”傅娟补充道,比如麻疹,虽然在出生8个月时曾接种过,但年龄增大后及流行期还是需要在1岁半的时候再次进行加强接种。大家比较熟悉的乙肝疫苗,国家的免疫程序会要求孩子在出生之后接种3针,随着年龄的增大,体检时大家会发现乙肝抗体在逐渐降低,甚至消失,这时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会得到有效保护抗体。所以,成人接种疫苗除了是对儿童时期接种疫苗作用的加强,另一方面,则是增强接种者对流行期传染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做到有备无患。
另外,冬春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对于老年人来说,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重症甚至死亡,所以需要正确预防。
傅娟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她提醒,即使是接种过流感疫苗的老年人,也应继续做好防护措施,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