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小知识:预防骨质疏松 六点建议要牢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需要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关键在于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从而延缓或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区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崔宏说,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每天喝300克牛奶,补充蛋白质和钙;对于高危人群,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但并不是补了钙,就能治好骨质疏松症。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崔宏有六点建议。
1.多晒太阳 补充维生素D
预防骨质疏松,最简单实惠的办法就是晒太阳。一般来说,年轻人如果每周能累计晒太阳三四十分钟,并让身体15%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就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现在一些女孩子出门喜欢抹防晒霜、撑遮阳伞,这些行为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
2.规律运动 减少骨量流失
对成年人来说,加强运动可减少骨量丢失,增加肌肉强度和动作的协调性,骨的生长可能得到调节。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运动,可增加总体钙量。
3.合理饮食 补充骨骼所需营养
骨质的主要成分是来自饮食中的蛋白质、钙等物质,虽然还有其他原因引发骨质疏松,但合理的饮食可满足骨酪需要的成分。粮、豆、肉、鱼、菜等适当搭配并经常更换品种,增加富含钙的食品的摄入量。
4.戒烟戒酒 减少钙量流失
戒烟戒酒,少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碳酸饮料易导致钙流失,茶叶内的咖啡因可明显遏制钙在消化道中的吸收,造成骨钙流失,日久易诱发骨质疏松。
5.防跌倒 预防骨折
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防止跌倒或降低跌倒出现的概率。改善生活方式,尽可能减少意外发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合并使用增加跌倒倾向的药物。
6.做骨密度检测 了解骨量情况
女性在绝经期前后,男性在70岁以后,要定期检查骨密度,如果发现骨量减少较快,要及时干预,包括补充钙质、激素替代治疗,尽量减少骨量丢失。骨质疏松患者应进行药物治疗,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促进骨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