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健康科普信息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健康科普

卫生健康小知识:远离骨质疏松 争当“硬骨头”

日期:2021-10-2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10-22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害?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要如何预防?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区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崔宏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已经成为困扰各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过去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骨质疏松症有年轻化趋势。

中老年人群高发

骨质疏松症虽然听起来并不像中风、心梗那样危险,但它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列为危害中老年人的“三大杀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减少、骨骼变脆,从而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崔宏介绍,由于该疾病没有明显的警示信号,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都是骨折后就诊才知道患病。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骨折。”崔宏介绍,有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56%,其中女性发病率高达60%-70%,超九成患者面临脆性骨折威胁。疼痛、脊柱变形(弯腰驼背)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绝经后的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是高发群体。

年轻人也会“中招”

今年21岁的万思余是一名大学生,课余时间喜欢打羽毛球。因为经常运动,她一直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可是最近,万思余发现自己右脚踝关节总是扭伤。第一次受伤,冰敷半个小时就好了。后来好得越来越慢,冰敷也没有用,要好几天才能恢复,有时候好了还隐隐作痛。

万思余到医院检查得知,她的骨密度已接近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我还年轻,又经常参加运动,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万思余十分疑惑。

“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 崔宏表示,许多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正常的蜕变老化现象,是典型的“老年病”。实际上,由于生活节奏变快,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熬夜、缺乏运动等,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

骨质疏松症具有隐蔽性,但也有迹可循。“如果体重过低、长期吸烟饮酒、长期卧床、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崔宏说,如果腰背部经常疼痛,而且地方不固定,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糖尿病、甲亢、类风湿、胃肠功能不良等疾病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这样治疗

如果您已经确诊了骨质疏松,也不用太担心和焦虑,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稳定或增加骨密度,同时减少骨折风险。很多人可能认为,治疗骨质疏松就是补钙。补钙当然有用,但这不是治疗措施的全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基础治疗。基础治疗除了预防措施,另外还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摄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钙。补钙其实是补充两种成分,一个是钙剂,另一个是能够促进身体吸收钙剂的维生素D。一般来说,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通过正常的饮食摄取,当饮食中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额外补充。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钙剂及维生素D的营养补充剂,还有两种成分混合的制剂,可按需选择。但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单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远远不够,应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

第二是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 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一般来说,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发挥骨量“开源”和“节流”的作用。所谓“节流”,就是减少骨量的流失,该类药物称为骨吸收抑制剂,如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所谓“开源”,就是增加身体骨量,这类药物称为骨形成促进剂,比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也有些药物同时具有“开源”和“节流”的作用,比如锶盐类药物。此外,一些中药制剂也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其他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个体化治疗,因此对于不同的患者,用药方案也各不相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第三是康复治疗。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康复理疗仪器)治疗、心理干预措施及行动辅助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