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小知识: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些“秋季病”要警惕









最近秋雨绵绵,凉风飒飒,早晚最低气温已经降至“1字头”。但在这换季变天的时节,特别是老人、小孩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要时刻警惕“秋季病”。
降温变天 老人小孩易生病
近日,记者在区人民医院儿科了解到,气温下降后,医院里感冒发烧的孩子增加了。其中,3-6岁的孩子最多。
区人民医院B区儿科副主任医师史小义说,发烧的孩子大都是晚上睡觉时着了凉,还有的孩子是白天热了不脱衣、冷了不加衣,汗水闷在身上,风一吹就着凉了。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史小义建议,家长要多留心,晚上睡觉要关好门窗、盖好衣被,以防孩子腹部受凉,诱发感冒和腹泻。孩子嬉闹玩耍时,家长也要随时注意其后背有没有透汗。
除了感冒发烧的孩子增多,骤变的温差导致突发脑溢血和复发慢性病的老人也多了。
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田维淮说,导致老人发病的“罪魁祸首”是低温。秋雨过后,一些爱早起的老人从温暖的家中突然到室外的低温环境,心脑血管易受刺激导致发病。老人早晨起床后,先穿得暖一些再开窗,慢慢地适应室外气温,可避免心脑血管病发作。
风湿侵染 关节呵护应周全
秋季一到,不少人开始出现关节炎、风湿等老病复发的现象。家住国能天街的万铮铮今年25岁,夏天最爱穿短裙,但最近她总是感到关节酸痛,每天早上醒来时,不适感尤为严重。
医生细究缘由,原来炎夏时,爱美的万铮铮在空调房里常穿短裙装,还常常对着空调、电扇猛吹,腿部和膝关节长时间受凉,久而久之,听任发展,就可能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唐荣斌提醒,秋季早晚温差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当中多会出现关节疼痛、怕风、畏寒等症状。所以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局部可以用护膝、护腕、长袜或手套等保暖,尽量避免接触冷水,不睡地板。
潮湿季节 皮疹脚气需防范
最近阴雨连绵,潮湿的空气给皮肤病滋生提供了温床。受阴雨天影响,近两天到医院皮肤科看病的市民也明显多了起来,其中以儿童和年轻人居多,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足癣患者增多尤其明显。
持续的阴雨天气,加之没有及时清除家里的尘螨,极易诱发丘疹性荨麻疹,对花草、药物、护肤用品等过敏以及被蚊虫叮咬也可能引起该病。此外,潮湿衣物直接接触皮肤、冷热刺激和运动后被风吹,也可能引发荨麻疹。
频繁出现的阴雨天气,不少道路会积水,市民如果蹚水经过这些路段,不小心打湿了鞋袜,足部长时间浸湿,就容易诱发足癣。
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周宇提醒,皮肤病患者尽量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等,且不要吃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等海鲜类食物。家中应尽量保持清洁干燥,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室内除湿,特别是避免接触皮肤的被褥潮湿。
肠胃不适 露腰寒凉要避免
天气转凉,部分市民容易出现胃部不适、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家住润洲江山城小区的余露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一直腹泻,在诊所开了药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胃部受凉引发的腹泻。
对此,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田传红建议,胃肠系统敏感的人要特别注意上腹部的保暖,以防引发胃痛或导致旧病加重。此外,下腹部受凉对女性而言,伤害也很大。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民间还常说“脚冷,则冷全身”。为此,市民还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雨天脚部的保暖,避免疾病乘虚而入。
秋季保健 这些方面多注意
为远离上述烦恼,对于秋季的日常保健,要从生活细节做起。
在作息方面,老年人、儿童、体质较弱的人群,应早睡早起,减少受寒机会,延长适应温度的时间。
在饮食方面,要均衡饮食,充足营养,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好,确保热量摄入。还可以吃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瘦肉、鸡、鱼、乳类、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等,少吃油腻、寒凉的食物。
此外,还需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秋天适合户外运动,大家有时间应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秋风萧瑟,也容易影响心境,很多健康问题也和心情密切相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淡化伤春悲秋的情绪,也是确保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