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三管齐下,黑山猕猴桃“逆风”飘香

日期:2020-09-2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09-22

  2020公益消费扶贫·区消费扶贫月暨黑山谷猕猴桃采摘丰收节现场,黑山镇北门村果农黄治元3亩地的猕猴桃大部分售出,收入近2.5万元。“原本以为受疫情影响,今年猕猴桃可能滞销,没想到在政府、电商平台的帮助下,我家的猕猴桃都快卖光了!”黄治元笑得合不拢嘴。

重庆猕源稼乡猕猴桃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徐永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28户农民种植140亩猕猴桃,今年预计产量约8万公斤,已被大型商超、企业订走约5万公斤,剩下的3万公斤也不愁销路。

近年来,黑山镇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种植猕猴桃1.3万亩,有14户贫困户依靠种植猕猴桃实现脱贫增收。猕猴桃也因此成为当地的致富果。

种植大户带动   贫困群众增收

“游了黑山谷后,我们就来采摘猕猴桃,让孩子也体验一下乡村生活。”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杨晓玲,望着正费力地仰起小脑袋采摘猕猴桃的儿子说,“这里的猕猴桃口感很不错,作为礼物带回去送人也很受欢迎。”

随着黑山谷景区的兴起,观光与农事体验成为不少游客的“标准套餐”,也带动了种植大户的兴起。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些种植大户的基地内务工,既学了技术,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蹇诗举是南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人要抚养3个孩子。为了学习技术,同时减轻风险,他选择了进猕猴桃种植公司发展,月薪2400元。现在,他已学到了不少相关技术,为以后自己种植打下了基础。

目前,黑山镇有猕猴桃种植大户9家,雇佣一般农户和贫困户在猕猴桃园内从事浇水、施肥、除草等工作,解决近50人就业难题,其中包括8户贫困户,累计发放劳动报酬约36万元;同时,带动14户贫困户种植猕猴桃39.8亩,预计实现年收益约13万元。

线上线下发力   销量“逆风”增长

9月5日,走进黑山镇北门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数十名村民正在摘果,看着一颗颗饱满多汁的果子,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别小看这‘毛果果’,可卖到了全国各地呢。”村民夏福胜说,猕猴桃热销,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介。

今年,黑山镇政府已帮助150余户种植户销售猕猴桃2.5万公斤。“能取得这样的销售成绩,得益于镇政府对种植户的有效管理,基本实现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运营,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在后疫情时代,成功让猕猴桃销量‘逆风增长’。”黑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承平说。

“线上,我们结合当下的热门社交平台,邀请‘自带流量’的人群,开展直播销售活动,效果很好。”翻看前一个月的促销活动视频,屏幕上的订单数不断刷新,两台打印机同时打印订单,工作人员在库房里搬运着一箱箱猕猴桃。高承平笑容满面地说,目前,该镇与京东、顺丰、淘宝、邮政、菜背篼、特抱抱、硕睿等7个电商平台已展开线上合作,拓宽了猕猴桃的销路,激发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线下,则主要通过举办2020公益消费扶贫·区消费扶贫月暨黑山谷猕猴桃采摘丰收节等活动、鼓励村民在黑山旅游度假区沿途开设摊点和特色产品展厅、邀请游客品尝鲜果和体验采摘等措施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购买。同时,该镇还在猕猴桃生产、销售上严格把关,做到统一生产标准、采摘上市时间、包装、二维码追溯系统,保证消费者吃到正宗的黑山谷猕猴桃。

政府制定标准   科学管护有效

为了保护好黑山谷猕猴桃品牌,促进地方品牌特色产业发展,黑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17年协调相关部门修订了《黑山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对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记者看到,禁止使用膨大剂和保鲜剂、采摘时间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标准中有明确说明。

“我们通过多次集中授课及现场讲解的方式培训种植户和管护工人,普及猕猴桃种植技术,科学发展猕猴桃产业。同时,组建猕猴桃服务队和党员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种植户果园中进行指导,全方位跟踪猕猴桃规划建园、科学栽培、季节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一步保障猕猴桃的品质。”高承平说。

北门村猕猴桃种植户尹仁强种植猕猴桃多年,曾经因不懂科学管护,导致猕猴桃产量低、口感差,一度卖不出去。黑山镇农业服务中心知晓他的情况后,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科学管护,不到一年,他家的猕猴桃“变了身”,不仅个头大、甜度高,在冷库保存的时间也长,得到了果品批发商的一致认可,“滞销货”变“抢手货”。如今,尹仁强也从猕猴桃种植新手变成了“老专家”,常常深入其他种植户的果园里,分享猕猴桃的种植“秘诀”。

在黑山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猕猴桃,从不担心猕猴桃的销路。因为他们相信,科学种植、管护下的猕猴桃,有品质有产量,是名副其实的“金果果”。(曾  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