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万盛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

日期:2021-09-3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09-30

万盛博物馆,市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历史长++河,领略传统文化。

黑山镇北门村八角商业街,“永远跟党走”2021年送文化进基层文艺演出正在进行。演员用金钱板表演的小品《两个儿子争妈》,让广大观众在笑声中受到教益。在万盛,像这样由政府送文化下乡、群众乐享其中的文艺“欢乐颂”,已成为常年不断的别样风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总是以文化的发展为引领和支撑。

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开展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使文化的“种子”在全区落地生根,文化普惠持续为百姓幸福“加码”。2020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率考核结果,我区在主城都市区中排名第8位。

公共文化设施普及   “滋养”城乡群众

时值初秋,炎热中带点干燥。万盛图书馆成为非常受群众欢迎的地方,前来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

万盛街道北一社区居民刘丽每周都要去图书馆“报到”。让刘丽感到满意的是,“图书馆每天开放,书的种类多,更新快。”

2013年“改头换面”以来,万盛图书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图书馆面积4200平方米,馆内现藏书34万册,设有50台电脑供读者查阅资料。

区图书馆馆长苏静介绍,该馆还在位于万盛老街的荣懿路建设了我区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读者刷卡就可进入,借阅图书不到1分钟就能操作完成,极大地方便了市民。

在广大农村,农家书屋、文服中心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城里的图书馆。

曾几何时,文化设施短缺、文化生活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的短板。农民渴望科技知识,脱贫致富;期盼文化娱乐,丰富生活。

民之所想,政之所向。为了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局面,近年来,我区以农家书屋、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相继上马,顺利推进。北门村是黑山镇的一个小村子,种植猕猴桃是村里发展多年的农业项目。几年前,由于缺乏技术,村民余方效种植的猕猴桃质量差、销量小,效益始终上不去。看着大片的猕猴桃被病虫害侵袭,余方效不知咽下了多少苦涩的泪水。为了学技术,他经常搭乘公交车到万盛城区的书店找书、买书,将近20公里的路程来回就是一个多小时。

这一切随着农家书屋在村里建起而终结。书架上摆放的各类有关农业种植技术的图书让余方效如获至宝,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农家书屋。反复钻研之下,他种植猕猴桃的技术大进,猕猴桃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2亩逐步发展到了10多亩,今年预计实现产值10多万元。

在万盛,像余方效这样受农家书屋影响,通过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走向致富道路的村民不胜枚举。

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圆满完成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三年建设收官行动,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面积为1265平方米,位列全市第一。目前,“三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和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年服务群众超过40万人次;按照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圈目标,我区因地制宜建成图书馆分馆21个,文化分馆10个;全区57个行政村拥有农家书屋。全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如同一座座知识的宝库、文化的灯塔,将文明之光照亮城乡,改变和提升着我区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使城乡群众都充分享受到文化惠民工程带来的幸福“滋养”。

文化大餐丰富   开启绚丽生活

去年年底,正值初冬时节,万东镇天池社区的居民们享受了充满温馨感动的文化大餐——以关坝镇凉风村脱贫致富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方言话剧《梦乡村》在这里上演。演出当天,虽然天气寒冷,依然挡不住大家的观看热情。台上演员生动的表演,接地气的语言,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6月23日,绿意盎然,国能天街广场上,万盛街道的文艺工作者带来了精心编创的作品——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一场包含音乐、舞蹈、戏剧、小品等丰富艺术形式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台上演的,就是我们想看的”“老百姓喜欢看演出,政府就送上门,真的太好了”……如此对味的演出来到基层群众“家门口”,大家纷纷点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城市,在广阔的农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也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群众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近日,石林镇白花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石林镇惠民电影放映队电影放映员手脚麻利地架起放映机、挂起银幕,为村民放映电影《建党伟业》。村民津津有味地观看,伴随剧情,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互相交流。

“现在电视节目虽然精彩,但大家聚在一起看露天电影更有意思,还能增进邻里间的感情。”白花村村民任建波说。

惠民电影放映是我区推出的一项文化下乡惠民活动。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区先后订购了《我和我的祖国》《地雷战》《建党伟业》等优秀影片,在各村(社区)、学校、敬(养)老院等地巡回放映。

“近年来,这样的文化活动不胜枚举。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去什么。”区文化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增强活动的针对性、互动性,区文化旅游局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群众日常喜好等需求精准对接、精准匹配,从而将最适合的文艺产品送到基层一线。

仅今年以来,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区文旅部门组织开展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数十场,先后举办川渝地区“阅读之星”比赛、非遗项目推介会、“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合唱快闪、送文化进基层等文艺演出。区文化馆还以重大题材、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创作歌曲《深情绽放》、舞蹈《幸福苗山花满川》等作品近百件。农村惠民电影放映工程已放映电影800余场次。

除了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以外,区文化旅游局、各镇街等单位还精心组织开展了“国卫复审知识有奖问答”“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互动分享,寓教于乐,宣扬党的理论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群众文明素养。

文化惠民,润泽民心。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公益培训免费   群众幸福满满

东林街道清溪桥社区的周琴是一名白领,她从小就有一个舞蹈梦。但由于自己不太懂舞蹈技巧,在追求舞蹈的路上,她只能模仿别人跳。幸运的是,今年,区文化馆推出春季免费艺术培训班,开设了舞蹈课程。一系列的系统培训后,周琴感到受益匪浅,舞蹈技巧也越来越精进。

“对于我们这些舞蹈‘小白’,能有专人培训和指导,真是件幸福的事!”周琴兴奋地说。

像这种免费的公益文化培训班,在万盛遍地开花。走进区文化馆,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培训画面——声乐课上,专业老师讲解发声原理,告诉学员们专业的发声部位,帮助大家矫正发声方式,循序渐进地把大家带入音乐的殿堂;书法课上,没有基础的学员们跟着老师从每一个笔划慢慢入门;古典舞课上,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先热身,再练基础动作,随后在明快的音乐声中起舞。

“实际上,基层群众不仅希望欣赏到好看的文艺演出,也渴求学习更多艺术专业知识,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而我们举办的艺术培训班,就是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学到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区文化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其提供免费艺术教学服务。同时,根据群众对艺术培训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艺术普及内容,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使培训更加专业化、实用化。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区共开设春季、暑期免费艺术培训班35个,含少儿独唱、成人声乐、古典舞、瑜伽、书法等20余个艺术门类课程,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元文化需求,实现服务人群、服务内容的广覆盖,培训学员1000余名。

同时,运用自媒体为市民推送轻松有趣的文艺课20期,观看群众达4万余人次。免费向区相关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排练厅162次,切实助力地方文化发展。

博物馆“火出圈”   成市民新“打卡地”

中秋小长假第一天,市民张梅就带着孩子来到万盛博物馆,参观感受万盛的历史文化。“中秋小长假时间比较短,加上疫情影响不太适合出远门,所以还是带孩子来博物馆看看,希望孩子能在参观过程中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张梅说。

万盛博物馆于2017年建成开放。该馆位于西城大道,总面积约6500平方米,主要分为7个展区,其中,一楼布局有“乌金之乡、煤都圣火;军工岁月、铿锵盾牌;转型发展、蝶变之城”3个展区;二楼布局有“山川风物、地质奇观;巴僚开疆、溱州烟云;乡贤先烈、光耀桑梓;文化溢彩、泽润古今”4个展区。

馆内现有各类藏品5000余件,其中117件藏品通过市级专家文物鉴定,“宋‘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款带柄铜镜”和“清同治十二年禁煤外运石‘示碑’”更是入选重庆市馆藏文物“镇馆之宝”。

作为万盛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万盛博物馆传承了万盛悠久的建置史实、悠长的人文脉络、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万盛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开展了书画艺术展、万盛三线建设历史展、三峡移民精神展、蜡染亲子社教体验活动等多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

春节期间,万盛博物馆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牛气冲天》春节线上展览,通过“物大为牛”“服箱耕田”“以受多福”三个单元,为大家深度讲解牛文化,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6日,万盛博物馆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大创举辉煌历程——三峡移民精神展”活动,展出时间持续到7月31日。展览中,一幅幅再现移民搬迁中“舍小家、为国家”崇高精神的照片,生动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深感动了观看展览的万盛干部群众。据统计,为期16天的展览,吸引了全区10000余名干部群众进馆参观。“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中枢,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属性,也成为市民及游客最快了解万盛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脉络的地方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万盛博物馆成为一个新的‘打卡地’。”万盛博物馆馆长张华说,截至2020年底,万盛博物馆累计接待区内外旅游团队970余个,接待参观人数50万余人次,免费讲解1100余场次。

如今,随着文化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万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来,万盛呈现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