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以“四化”引领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日期:2020-07-1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0-07-17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针对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明确提出,“建立规范纠偏机制,逐年开展监测评估,淘汰错用概念的行政建制镇、滥用概念的虚假小镇、缺失投资主体的虚拟小镇”等内容,这预示着特色小镇建设进入了规范发展和品质提升的新时期。

旅游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别,也是各地热衷建设的小镇类型,目前在建设中也出现了滥用特色小镇名称等问题。此外还有为申报国家、省市级特色小镇而将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换个名称用文字材料包装成特色小镇;依托相关或无关项目,做了特色小镇规划,却迟迟未落地的小镇;以旅游特色小镇为名,行房地产建设之实的伪小镇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旅游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成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亟需纠偏的问题。未来旅游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应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四点核心要求,着重实现“四化”建设:

一是产业化。产业是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前提。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化发展,主要通过“+旅游”和“旅游+”来实现。有两大路径,一方面依托已有的特色产业,如康养、中医药、体育、农业、工业等,通过培育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实现产业集聚,拓展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功能,完善餐饮、购物、娱乐等业态,形成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旅游小镇模式。如浙江磐安江南药镇依托“浙八味”药材种植,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实现了药材种植、药材交易、中医养生和中医药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和业态的集聚,开发了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并以产促旅,以旅促产,大大提升了中医药产业的附加值和旅游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依托本地已有的自然、人文资源,以旅游要素产业建设为核心,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旅游小镇。如贵州丹寨小镇,以贵州省和丹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展示、体验为核心,形成了集住宿、餐饮、会议等多业态集聚的旅游特色小镇,带动了当地农业、畜牧业、商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开业一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二是市场化。市场是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避免为了政绩,在缺乏发展基础、市场需求和特色引力的情况下,盲目推动建设。同时,旅游特色小镇应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引领,通过产品、服务设计和业态建设,引领并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康养等综合需求,这样的旅游特色小镇才能可持续发展。

三是生活化。百姓生活是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旅游特色小镇应该是有“烟火气”的小镇,是能实现来访游客与当地居民融洽共处的小镇,不应是缺失了老百姓的生活印记、“舞台化”的小镇。交通、道路、通讯、水电、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是小镇发展的基础,小镇建设应先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问题,为本地居民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生产环境。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应充分考虑原住民的利益,为他们打造更优的工作、生活、居住环境,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使他们可以成为小镇建设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宣传者,真正发挥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带动作用。同时,当地百姓的安居乐业也能为游客带来更加真实的本地“生活气”,使他们在与外地游客的接触中更具包容、友善之态度,从而为游客深度体验当地自然、文化、民俗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打造“宜旅”小镇。

四是特色化。特色是旅游小镇的灵魂,是形成旅游小镇独特吸引力的核心,也是构建旅游小镇竞争力的法宝。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应依托本地的区位条件、资源基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基础,深入挖掘、精心打造独有IP,并探索有效运营模式。如隆力奇小镇、林芝镇等均依托已有产业基础、文化习俗或市场消费基础,通过完善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功能,丰富购物、娱乐、餐饮等业态,形成了独有特色,实现了良性运营。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产业化、市场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进而成为地方新型城镇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旅游关联产业和地方经济共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