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教育局:多彩“开学第一课” 开启美好新学期

日期:2023-09-0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09-05


8月31日,49中学“开学第一课”行拜师礼。


9月1日,砚石台小学将“开学第一课”搬到菜地。


9月1日,溱州中学初一(5)班开展寻找同桌的“开学第一课”。


9月1日,中盛小学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

仪式上,该校所有高一新生,首先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三拜高揖礼,随后向老师敬献芹菜(寓意勤奋好学)、桂圆(寓意圆圆满满)、红枣(寓意早早高中)、红豆(寓意鸿运高照)、莲子(寓意苦心教育)、肉干(表达弟子心意)等“六礼束脩”,呈交拜师帖,并鞠躬行拜师礼,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尊敬。

“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拜师礼非常庄重,拉近了我们与老师的距离,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高中生活充满了期待。”参与仪式的高一新生王梓涵说。

“本次开学礼传承古代礼仪,延续拜师仪式,通过师生的互动礼仪拉近了彼此距离,学生和老师今后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而形成了一种以德、技、品为结合的共同体,师生之间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多的是从职业道德和为人品德进行人才的培养。”49中学团委副书记赵彬羽说。

溱州中学:自由“寻同桌”

9月1日早上的第一堂课,溱州中学初一(5)班的班主任王亚并没有拿着教学课本走进教室,而是提着一沓打印好的《同桌招聘宣传单》走上了讲台。

“我喜欢打篮球。”“我比较活泼。”“我不会随便跟同桌发脾气。”“我很喜欢英语,可以为同桌提供帮助。”“上课走神的时候能够提醒你。”……在宣传单上,同学们分条写下自己的优点和能为同桌提供哪些帮助。

随后,同学们把宣传单贴在教室后墙,与在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一样,大家根据需求自由的寻找自己的同桌,待“匹配成功”后,同学们会在对方的宣传单“同桌公约”一栏签下名字。

“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开学第一课事实上是‘破冰第一课’,这节课不单是与同桌度过,更是推销自己、熟悉彼此、适应环境的重要一课,经历过这一课后,同桌之间将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努力、一起进步,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将会更加丰富多彩。”王亚说。

中盛小学:打好“心”基础

“宝贝们,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开学第一天,老师想交给大家一项任务,请大家用5组词语来形容自己,既可以是你的优点,也可以你认为需要改正的地方,想好后请书写在小本上……”

9月1日,中盛小学三至五年级将“认识自我  发现自我”心理教育主题班会作为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一起探索认识自我的新方法、新模式。

“活泼”“爱分享”“粗心”“准时”“乐于助人”“诚实”“爱笑”……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的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随后,各班班主任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小组内的学生再进行相互评价、相互沟通,大部分同学收到同班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后,都发现了自己不曾关注的特点,更加全面地进行了自我认识。

“养花要知百花异,育人须懂百人心。心理教育‘开学第一课’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回归校园生活。”中盛小学德育处主任余至萍说,同时,开展自评、互评这样的多维评价,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提升、完善自我,最终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砚石台小学:劳动“打头阵”

“我挖坑,你来放菜苗。”“原来花菜苗长这样呀!”“水来啦,水来啦……”

9月1日上午,砚石台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没有在教室里上,而是通过田间劳作,让学生们在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乐趣的环境中开启新的学期。

菜地里,老师拿出提前打印好的蔬菜图片,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刨坑、栽种的深度及宽度等知识。同学们则通过亲自参与劳动,了解种植的艰辛,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新学年伊始,‘第一课’就让孩子们走进自己班级的‘小菜园’,旨在多维度地拓展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及劳动实践能力,让他们从劳动中获取生活的幸福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砚石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向宗勤表示。

金桥小学:学非遗文化

一阵阵激昂嘹亮的唢呐声从课堂上传出,时而清脆婉转、时而悠扬缠绵。9月1日当天,金桥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将传统的非遗文化纳入“开学第一课”教学当中。

金桥吹打作为该校的特色课程,开学第一天就被非遗传承人刘大碧带进了课堂。课堂上,同学们了解金桥吹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以及乐器和基本使用、维护知识,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大家对金桥吹打有了更多的认识及了解。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吹打课,向我们讲解了唢呐的来源、发展,教我们怎样吹奏,我觉得很有趣。”金桥小学五年级学生杜诗雨兴奋地说。她立志以后好好学习唢呐知识,传承好家乡的传统文化。

为什么学校把金桥吹打放在重要的开学第一课?金桥小学校长周金永介绍,将“唢呐声音”带进课堂,为的就是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让孩子们在欣赏中“入耳”,在体验中“入脑”,在参与中“入心”,从“知非遗”“懂非遗”到“爱非遗”,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