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焦点图片

万盛茶产业发展:点叶成金茶香溢

日期:2021-05-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05-08

新茶勃发倍青葱。王泸州   摄

青山又唱采茶歌。王泸州   摄

“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茗茶溢馨香。”初夏时节,走进盛城的茶山,万木争荣,茶枝吐绿。

作为重庆市名优茶最适宜产区之一,万盛自然条件、土壤条件优越,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近年来,我区立足区情,将茶产业列为特色效益农业第一主导产业,在政策扶持、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等方面不断发力,大力发展茶叶生态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青山绿水出好茶

万盛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种茶、贩茶的历史记载。因其自然条件、土壤条件优越,成为重庆市最适宜茶生长的地区之一。

2000年开始,万盛把茶叶列入农业龙头产业之一。全区大力发展茶叶,既做产业,也塑品牌,以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为重点,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

在位于青年镇板辽村的重庆翠信茶业生产基地内,茶树成排延伸,像五线谱般跳跃在“茶梯”上;纵横交错的生产便道,将一片片茶林连在一起;杀虫灯、黄板、捕食螨等绿色防控病虫害设备一应俱全,相间着布置,一幅规范有序的现代化农业图景跃然眼前。

如此景象在万盛的茶山随处可见。

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建园、绿色发展、科学种植思路,推动茶产业基地规范化建设。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投入到茶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断强化路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示范种植基地;依托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和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到专业合作社或中小茶场,多种茶、种好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使用有机肥,坚持绿色防控病虫害,切实减少农药使用量,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在青山绿水中种植优质好茶。

同时,我区以科学种植和管护提高茶产业发展水平。一方面,按照种植、生产规范化要求,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保证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加强技术推广,在强化技术服务上下功夫,完善科技服务、灾害防控体系,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运用,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目前,全区有8000亩商业茶叶基地、800亩精品示范茶园、2600亩散户茶园,形成了“茶香苗寨”“雪芽映塔”“湖清茶浓”“板辽问茶”“名贵青春”5个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茶叶变身“致富茶”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评价茶产业。

五月,南桐镇民权村定青茶园,漫山遍野的绿茶长势喜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

茶农们头戴草帽,腰挂竹篓,三五成群地游走于茶园,穿梭在茶树间,十指翻飞采摘绿茶,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田园诗画。

“一天大概能采4公斤独芽,以80块钱一公斤的价格收购,每天差不多有300块钱的收入。”今年44岁的南桐镇民权村村民杨万红采茶已超过20年,只见她两只手熟练地在绿叶间舞动,将一片片鲜嫩的绿芽送入茶篓。

杨万红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到茶园采茶。在她看来,采茶是一种忙碌的幸福,和十多年前相比,如今采茶工钱越来越高,已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同杨万红一样,靠茶叶致富的还有犹方明。2014年,犹方明和妻子因病致贫。病好后,年龄偏大加之无一技之长的他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有人认为,像犹方明这样的家庭要走出困境,很难。可犹方明不服输。2015年,从帮扶干部那里得知,九锅箐茶厂有荒芜茶地,加之以前在茶厂打过工,有一定的种茶技术,他承包了茶山搞发展,利用种茶实现了脱贫。

“慢点摘、慢点摘……你要摘一叶一芽,今年的茶叶长得好,大家努点力,多摘点,也多增加点收入。”犹方明正在茶园指导采茶工人采茶。考虑到村里有些村民同他一样没法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主动请村民和脱贫户到茶园来打零工,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加快了茶园发展。在犹方明的精心管护下,如今,茶园长势喜人,年收入20余万元,一片小茶叶托起了他的脱贫致富梦。

“茶叶变身‘致富茶’,成为我区特色效益农业第一主导产业。”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茶树种植面积1.75万亩,已发展龙头企业4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中小茶场+农户”的产业模式,在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等建立生产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茶叶已成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年产量730吨、产值8000万元。

茶旅融合绘新篇

3月13日,区农林局、区文旅局、重庆黑山谷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1“重庆第一泡·万盛茶飘香”茶之旅活动在板辽湖景区开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茶、购茶、畅游板辽湖。

在当天的活动展示台前,一名茶艺师正襟危坐,用沸水泡开一杯藤茶,另外一名茶艺师则向客人介绍万盛的茶叶历史及制作工艺。

现场烧水,现场泡茶,现场体验……一整套流程下来,不管是看茶艺师泡茶,还是品清香四溢的茶,都是一种享受,而听茶艺师介绍茶叶,更是增长见识。市民张东浅啜一口,轻微苦涩褪去后,满口回甘,连声赞叹“好茶!好茶!”并当场购买了4盒藤茶。

“重庆第一泡·万盛茶飘香”活动让喜欢旅游的、爱茶的和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齐聚一堂,在万盛弹奏出了一曲“茶园交响”,是我区“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实践的一个缩影。

“茶旅融合,前景无限。”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不断深入,我区开始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以“农业旅游化”为发展方向,将茶叶与旅游、文化融合,形成“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打通了茶业与旅游业的界限,促使茶产业与旅游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近年来,我区将生态旅游与地域特色农业有机结合,通过举办采茶节、名茶手工制作技能大赛、茶艺观赏等丰富的茶文化主题活动,大大增强了游客与茶农间的互动性,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万盛茶,进一步增强了万盛的知名度。同时,将旅游根植于生产生活之中,以茶促旅、以旅促茶,一种循环互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形成。

“万盛正全面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已启动建设的板辽生态茶园、石林茶叶观光体验基地、定青茶艺坊等项目,初步显现了农旅融合的优势。”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将按照茶叶基地建设就是旅游景观打造、茶园就是“花园”、茶叶产品就是特色旅游商品的思路,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茶产业发展空间,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  倩  罗亚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