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工作信息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房产证“送上门”我区二千二百余户家庭老房子有了“身份证”

日期:2025-09-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5-09-24

  “真是太感谢了!住了20年的老房子终于有了‘身份证’,足不出户,在家就能领到‘大红本’,心里头热乎乎的!”9月17日,南桐镇平山社区的李永杰在自家院子里,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期盼多年的新房不动产权证。
  这张“送上门”的证书,是我区全力化解房屋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20多年前,因建设发展需求,李大哥家搬迁至新址建起了宽敞的新房,但新房的不动产权证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办妥,成了他心头“悬着的石头”。如今,这块“石头”终于落地。
  李大哥的经历并非个例。我区历史遗留未办证房屋由于时间跨度长、房屋类型复杂,确权工作曾面临重重困难。为了让好政策惠及群众,我区以“群众无过错应办尽办”为目标,通过“组织、制度、纪律、宣传”四重保障体系,系统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
  在组织保障方面,我区成立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15个部门协同的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针对存在的疑难问题,领导小组通过信息共享、疑难问题超前研判等方式,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问题清单—责任分解—限时销号”的闭环管理。在制度保障方面。我区先后出台《万盛经开区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明确“证缴分离”“容缺受理”等创新机制。对农村超占宅基地,按照“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原则分类处置。南桐镇10户城房因历史原因长期无法确权,工作人员通过查阅档案、实地测绘、邻里佐证等方式,最终完成产权登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证”的权益得到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我区将2025年农村不动产地籍调查费用纳入2026年财政预算,确保工作“不断档”。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数字化测绘”降低办证成本,让群众“零负担”办证。纪律保障则聚焦作风整治,开展巡查检查200余人次,严查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推动登记流程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在宣传保障方面。工作人员携带图纸上门核对信息,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现场答疑100余次。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2211户因历史原因未完成确权登记的房屋,为2211户家庭打通“办证路”,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区将加快确权进度,力争让更多群众早日拿到房屋“合法身份证”,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基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 万盛生态环境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