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产业“高新绿” 推动高质量发展;修复与治理 涵养高颜值生态;群众得实惠 创造高品质生活——解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万盛经验”

日期:2023-11-0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3-11-01

石林镇茶园村风力发电场。(资料图)

在现代化的厂房里,机器人挥舞着长长的“手臂”在轨道上来回穿梭;

在“之”字形的黑山谷盘山公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

在美丽的万盛青山湖畔,清澈的湖水与白鹭相映成趣;

在绿意盎然的公园里,三五成群的市民悠然散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在奋力实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新突破的征程中,万盛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坚定不移兴产业、固生态、惠民生。截至目前,万盛煤炭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历史最高72%下降到0,煤炭采掘产业彻底清零;城镇绿化覆盖率从26%提高至46.6%,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2%;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理民生事项1600余件,行政村通公交率和光纤、天然气覆盖率均达到100%。

如今,万盛已从昔日的“黑色煤都”蝶变为“绿色美城”,成功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奋力交出了新时代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优秀答卷。

黑山谷景区。(资料图)

产业提速升级 经济高质量

总投资40亿元的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亿元的年产3.5万吨原药及中间体合成生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7亿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低碳产业园一期抓紧施工;总投资48亿元的重庆电厂环保迁建项目已并网成功……2023年,一个个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万盛竞相生长。

1955年,万盛因矿设区,一度是全国100个重点采煤区县之一,煤炭产量占四川省的1/4、重庆市的1/2。万盛经济发展长期“一煤独大”,煤炭产业对地区经济贡献率曾高达80%,城乡就业人口中超过70%从事与煤相关的行业。

“一切向煤看”的万盛,曾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受煤炭市场行情下挫、资源濒临枯竭的影响,最困难时全区近20%的人口以低保为生,采煤沉陷区影响面积占全区面积近1/3,地区生态环境受损严重。2009年3月,万盛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2017年,万盛被列入全国首批重点采煤沉陷区。

当以煤为根基的经济支柱动摇之后,决心不再以资源开发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万盛踏上了转型之路。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把破壁突围的关键,放在曾经的“亮点”、彼时的“痛点”上——决不能再扭着煤炭开采不放!

“以产业为核心,促万业之兴盛”,让地区发展后继有“业”。为了摆脱“一煤独大”的形象,万盛加速重构产业支撑体系。

近年来,万盛以先进制造加快扩能,锚定“千亿工业”目标,坚持把制造业作为接续产业发展主阵地,充分盘活涉煤闲置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福耀、冠宇、惠伦、国家能源、东方希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万盛。在煤炭采掘产业“彻底清零”的情况下,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9.5亿元,较2017年增长106%,总量实现五年翻番。

同时,万盛立足市级高新区创建,加快构建“一区两工程三中心N平台”创新平台体系,建成创新平台32个,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4家、科技型企业620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40%,产业园区承载能力日益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

此外,万盛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体育基础,深入推进万盛旅游“三次创业”,积极打好“旅游+体育”特色牌。

在旅游方面,万盛成功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黑山谷、万盛石林、板辽金沙滩、奥陶纪等核心景区提质升级。在体育方面,成功举办国际羽毛球挑战赛等大型赛事50余场次,体育赛事经济蓬勃发展。2022年全区实现旅游人数2799.34万人次、增长5.6%;旅游总收入226.74亿元、增长6%;旅游、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6%,“全域旅游·活力万盛”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青山湖。(资料图)

生态持续优化 城乡高颜值

近日,随着最后一拨客人的离开,青山湖畔的金云友农家乐恢复了短暂的宁静。老板金云友一边打扫卫生,一边感叹道:“‘青山湖’让我们这些祖祖辈辈务农为生的人实现了人生转型!”

望着农家乐前波光粼粼的湖水,金云友掐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以平均每天20人次计算,一天的收入可达800元,一个月也有近3万元的收入。

曾几何时,同全国其他资源枯竭城市一样,长时间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让万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赖以生存的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经济社会开始衰退,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为此,万盛提出“经济转型,生态先行”的发展思路,把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建设作为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之一。

青山湖作为试点,在近一年的集中整治过程中,流域人畜直排得到彻底治理、50公里环湖健身步道成功修建、植绿护绿成效显著。目前,青山湖湖库水质已由V类恢复到Ⅲ类。

“家门口越变越好,我们都很高兴!”青山村村民王登荣看着青山湖水环境一天天变好,幸福感油然而生。如今,这里不但湖水清澈,还增添了亭台楼阁、健身步道及水域湿地景观带等,是村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绘制“近者悦、远者来”的城乡高品质生活图景,是万盛高质量转型发展最根本的价值遵循和最长远的目标坚守。

近年来,万盛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心,统筹推进转型发展工作。一方面,创新组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将综合治理与城市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在沉陷影响较重地区开展生态修复,积极探索碳汇交易。另一方面,在影响较轻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在沉陷稳定地区布局产业园区,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有效实现了“边治理、边改造、边提升”。

同时,万盛加快生态环境恢复,自2017年以来,累计建成绿色矿山10个,造林育林24.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2%,有效治理水土流失57.3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明显遏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位居全市前列。

万盛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万盛的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当前,万盛通过综合整治建设宜居家园,加快推动绿色城市建设,新建城市公园46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6%;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宜居、绿色示范村庄占比达56%;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市级园林城市。

万盛城区漫天云彩、森林环抱,林立高楼与产业园区合理分布,整座城市活力焕发。(资料图)

增进民生福祉 生活高品质

市民鲁玉惠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一间屋子半间炕,两代人挤一间房”是矿工住房的真实写照。

彼时,大部分房屋用石棉瓦、泥巴、木板、烂瓦片盖顶,下雨时屋里漏水,人们还常常受到地质灾害、洪水、山体塌陷等安全隐患的威胁。屋内往往没有隔断,烧火做饭需要在家门口,上厕所要跑到远处的公共卫生间排队,屋外的垃圾随意堆放,臭气熏天。

“现在,一批批居民从老屋里迁出,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楼房,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鲁玉惠说。

如今,走在万盛的大街小巷,浓厚的现代城市气息扑面而来——草木成景、公共设施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老百姓从“忧居”走向“优居”,无数个家庭实现了“居者美其屋”,万盛实现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翼齐飞。

幸福从实现安居开始,这是老百姓最简单又最渴望的心愿。万盛以“群众不住新房、政府不盖新楼”的决心,统筹推进工矿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受损农房搬迁、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政府支持一点、企业负担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让8万困难群众住上了安全新房子、过上了舒适好日子。

每一项“民生清单”的兑现,每一条“民生道路”变成通途,都推动着万盛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过去,总觉得生活没有了着落,多亏就业创业政策保障,才让我安了心。”游开琴曾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之初,她十分焦虑。

金桥镇工作人员在了解游开琴的情况后,帮助她申请就业培训机会和创业担保贷款,游开琴很快振作起来,并乘着政策“东风”在尚古村落景区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如今,游开琴的月收入近万元,她个人不仅实现了创业致富,还吸纳了其他失业人员就业。

近年来,万盛在推动居民就业创业工作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以关闭煤矿失业人员创业就业为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开展免费培训,累计举办去产能职工专场招聘会500余场次,妥善安置涉煤职工近1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获评市级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地。

同时,万盛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理民生事项1600余件,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万盛行政村通公交率和光纤、天然气覆盖率均达到100%,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五大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保障网络不断织密。

如今的万盛,水色晶莹。蜿蜒的水系,如同血脉贯通丘陵、山川和盆地,映照出万盛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坚定决心。

如今的万盛,绿意葱茏。绵延的山脉,如同筋骨连起城镇和农村,见证了万盛人民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万盛,不仅驶入了城市转型发展的快车道,而且构建起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图景,实现了从 “黑色煤都”到“绿色新城”的华丽转身。

(刘  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