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推动高新区创建,万盛将从这几方面发力

日期:2022-08-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2-08-08

8月4日,我区召开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闻发布会,发布高新区创建有关工作。

实施三大行动    推动工业经济智能化发展

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聚焦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保链稳链,围绕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3”产业集群、20条产业链,厘清上下游配套关系。用好“链长制”,打通产业循环的“中梗阻”,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实施智能化发展行动。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筑牢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大力提升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工业智能设备联网率,加快设备及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探索实施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赋能传统产业水平。

实施创新能力建设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释放企业创新主体潜能,努力跑出万盛产业动力转换“加速度”。围绕“1+3”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十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储能产业创新联盟、西部陆海新通道储能产业研究院、国家多能互补储能重点实验室、国家储能材料工程研发中心、国家锂电技术创新中心5个创新平台;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建设5G+物联网创新平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压电陶瓷博士后工作站等3个创新平台;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镁铝合金重点实验室、镁合金创新研发中心2个创新平台。

做好加减法    推动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做好减法,促进高碳经济转变。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规模,鼓励和支持“两高”项目进行产能整合。对标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引导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推进页岩气开发利用,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和利用水平。

做好加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1+3”战略性产业。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绿色转型,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积极培育低碳零碳负碳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做优发展环境    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和服务效能

一方面,持续完善园区功能布局。优化完善“一园四组团”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持续推动存量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推进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发展承载能力;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快推进低碳、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打造重庆市新能源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家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镁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

另一方面,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深化落实“1+3”常态化服务机制,围绕要素保障、政策落实、人才用工、交通出行等生产生活服务,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精准服务企业;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加快政企、企企等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为企业构建从产业项目招商引进到落地建设、投产运营、扶持壮大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的“产业生态环境”。

从四个方面着手    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区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助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服务能级。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以成渝地区联合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助推万盛全力打造“智造小镇”“智慧新城”。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5G创新技术应用场景。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注重挖潜育新。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平台型企业和机构。引进各类创新主体,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

三是盯准发展重点,促进集聚发展。围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科技研发与设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服务等重点,推动高新技术服务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软件产品应用,推动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做大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做强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依托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

四是深化改革开放,优化服务环境。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进一批改革事项,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破除制约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服务市场活力。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区域分工合作。

力争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0家

我区将认真对照市级高新区测评体系和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打表推进,开展集中攻坚,一项一项抓达标。

壮大创新主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用好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万盛老街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推动构建“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推动科技型企业集群发展。二是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引培措施和计划,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存量科技型企业,全力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力争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0家。三是持续做好科技服务,扶持企业“升规”“上市”。

打造创新平台,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一是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重点加快打造西部玻璃新材料创新研发中心、西部3C锂电池创新研发中心、西部镁铝合金创新研发中心。二是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全面深化人才、项目等产学研合作。三是鼓励并支持企业申请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认定,确保全区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拥有量达60个以上,实现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落实创新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一是科学合理地修订创新激励办法,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执行力,确保各项政策见到实效。二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力争今年园区研发经费支出占园区GDP的比重达到2.4%,明年达到2.6%以上。三是持续做好科技金融支撑服务,加大种子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力争风险补偿基金累计支持额度达1.8亿元以上。

(杨晨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