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万盛动态

我区推动乡村振兴小记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日期:2021-11-2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2021-11-23

初冬时节,走进万盛农村,感受到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四通八达,村庄干净整洁,产业项目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书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食用菌产业成为丛林镇绿水村的支柱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    助农增收致富

“如今,新设备投用,我们公司的茶叶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日前,在九锅箐农林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副总经济师黄波高兴地说。

得益于我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该公司购置了全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茶叶精加工设备,新建了设备检修通道,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茶叶产量从每年10吨增至100吨。

“从摊凉到半成品全是自动化生产,工人上料后,只需要控制设备、现场巡检即可。”在初制车间,黄波向记者介绍全自动化生产线。他说,生产线改建以前,属于单机作业,整个初制环节至少需要8名工人。改建后,实现了连续化、清洁化、自动化、高效化作业,整个生产环节只需要3名工人,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实现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而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为此,我区下大力气优化农业结构,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培育食用菌、猕猴桃、茶叶等农业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两品一标”农产品,打造一批万盛出口农产品品牌;从农业标准化生产入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推进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在一系列有力举措下,我区农业综合素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截至目前,我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其中市级7家、区级26家;今年新培育区级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这些示范村充分发挥自身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通过做精乡土特色产业,走上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干净整洁的黑山镇南门村。

加快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山乡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如今,黑山镇南门村林口村民组就有这样的美景。

不过,曾经的南门村道路坑洼、垃圾遍地。“过去村子里又脏又乱,单身小伙子讨媳妇,姑娘们都不愿意来。现在可不一样了,离开村子的人回来长住了,还有外地游客来哩。”对于村里变化,村民李长田打心眼儿里高兴。

南门村的变化,得益于我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过对民居风貌、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电力设施等进行整治,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山坡上种满了桃树,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水泥路……

南门村只是我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按照“示范带动、整区推进、逐步完善”的要求,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面铺开以“保洁、治污、改厕、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我区改造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74万户,改厕覆盖率达91.7%;全面启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等“三清一改”工作;对全区755个居民聚集点实施网格化管理,配备户用垃圾分类桶3万余个,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837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全覆盖,有效治理率达100%;着力推进农村美化靓化,推进“一院三村一片”试点创建,累计改造农房1.5万户,美丽宜居、绿色示范村庄占比达53%,森林覆盖率达56%;全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整合各类资金1.1亿元,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87.4公里,污水处理设施131套,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均达100%。

时下,走进我区农村,荒山披上绿装、河流清澈见底、农家院坝整洁,随处可见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风景优美的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尹南源)

推进城乡融合    提升幸福指数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着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农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还在于农村社会事业的完善和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滞后一度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显著表现,而眼下的万盛城乡,这种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战略全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走出一条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区农林局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燕说,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城乡设施衔接、互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我区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在推进交通设施、基本医疗、教育资助、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区实现村村通公交、社社通公路、户户通便道;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92处,安装安全饮水管网750千米,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8.6%,自来水普及率达88.6%;8235人次获得兜底救助,重特大疾病、慢病门诊费用自费比例为11.93%……

目前,我区已建成梦幻奥陶纪、凉风梦乡村、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30个,常态化开展五和梨花文化节、苗族踩山会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培育乡村旅游经营主体713家。5年来,全区累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31.7亿元,解决12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万盛荣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刘  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

收起